时间: 2025-05-01 22:10:3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22:10:33
抱屈含冤 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怀抱着委屈和冤屈。它描述的是一个人感到自己受到了不公正的对待或冤枉,内心充满了不满和冤屈的情绪。
“抱屈含冤”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模糊,但它反映了古代社会中人们对正义和公平的追求。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使用逐渐广泛,成为表达不公正感受的常用语。
在**传统文化中,正义和公平一直是重要的价值观。因此,“抱屈含冤”这个成语在社会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尤其是在表达对不公正待遇的抗议时。
这个成语带给人的情感反应通常是同情和愤怒,因为它描绘了一个人在面对不公正时的无助和痛苦。它可能会让人联想到历史上的冤案和现代社会中的不公现象。
在个人生活中,如果遇到不公正的待遇,可能会用这个成语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寻求他人的理解和支持。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月下独酌,心中抱屈含冤,问天何在,问地何存。”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个孤独的身影在月光下徘徊,脸上带着忧郁和不满的表情。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悲伤的音乐或沉默的夜晚。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feel wronged”或“feel unjustly treated”,但它们没有“抱屈含冤”这样强烈的情感色彩和文化内涵。
“抱屈含冤”这个成语在汉语中是一个非常有力的表达不公正感受的词汇。它不仅反映了个人情感,也体现了社会对正义的追求。在学*语言和表达时,理解和正确使用这样的成语是非常重要的。
朝权国柄,委之群孽,剿戮忠贤,诛残台辅,含冤报痛,噍类靡余。
~气怎舒,一声击鼓动銮舆。
1.
【抱】
(形声。从手,包声。本义:用手臂围住)。
同本义。
【引证】
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公然抱茅入竹去。 、 清·梁启超《谭嗣同传》-遂相与一抱而别。 、 宋·苏洵《六国论》-犹抱薪救火。
【组词】
抱石、 抱嫁、 抱冰
2.
【屈】
(形声。从尸,出声。尸,古文字中是假卧着的人形。本义:弯曲)。
同本义。
【引证】
《广韵》-屈,拗曲。 、 《正字通》-凡曲而不伸者皆曰屈。 、 《易·系辞》-尺蠖之屈,以求信也。 、 马中锡《中山狼传》-猬缩蠖屈。 、 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不可屈伸。 、 明·张溥《五人墓碑记》-安能屈豪杰。 、 清·方苞《狱中杂记》-屈膝叩首。 、 清·张廷玉《明史》-不当屈。
【组词】
屈指询算、 屈律、 屈卮、 屈申、 诎屈、 屈伸、 屈屈、 屈蠖
3.
【含】
古时丧葬时放在死人口里的珠玉 。天子用玉,诸侯用璧,士用米贝。
【引证】
《左传·文公五年《释文》:含作唅。《说文》作琀。-王使荣叔归含且赗。 、 《周礼·天官·玉府》-大丧共(供)含玉。 、 《公羊传·文公五年》-含者何,口实也。 、 《谷梁传·隐公元年》-贝玉曰含。 、 《战国策·赵策三》-死则不得饭含。
4.
【冤】
(会意。从兔,从冖(mì)。“冖”表示覆盖。兔子被覆盖住了,卷曲不能伸。或从冖,表示在房屋内。本义:屈缩;不舒展)。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冤,屈也。从兔,在冂下不得走,益屈折也。 、 《广雅》-冤,曲也。 、 《汉书·息夫躬传》。颜师古注:“冤,屈也”-冤颈折翼,庸得往兮!
【组词】
冤曲、 冤伏、 冤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