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21:59:0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21:59:00
无能为力:字面意思是指没有能力去做某件事情,无法采取有效行动或产生影响。基本含义是指在面对某种情况或问题时,个体或集体缺乏必要的资源、能力或手段来应对或解决。
“无能为力”这个词汇在中文中的使用历史悠久,其结构简单明了,由“无”和“能为力”组成,直接表达了无法产生力量的意思。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的使用范围和语境逐渐扩大,成为表达无力感的常用词汇。
在特定的文化或社会背景下,“无能为力”可能与个人的责任感、社会结构或政治体制有关。例如,在强调个人责任的社会中,感到无能为力可能被视为个人失败的标志。
这个词常常引发一种无力感和沮丧的情绪。它可能让人联想到面对巨大困难时的无助,或是对无法改变现状的无奈。
在个人生活中,可能会有面对疾病、经济困难或人际关系问题时感到无能为力的经历。例如,面对亲人的重病,尽管尽了最大努力,但仍感到无能为力。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在命运的风暴中,我如一片落叶,无能为力地随风飘荡。”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个人站在广阔的荒野中,面对着无法逾越的山脉,表达出无能为力的感觉。音乐上,可以选择一些慢节奏、低沉的音乐来增强这种无力感。
在英语中,“powerless”或“helpless”可以对应“无能为力”。这些词汇在不同文化中都表达了类似的无力感,但在具体语境和使用频率上可能有所不同。
“无能为力”是一个表达无力感和无奈的重要词汇。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理解这个词的深层含义和使用场景,有助于更准确地传达情感和描述复杂的社会现象。通过深入学习这个词,可以增强语言的表达力和理解力。
此罪至重,微我难解脱,即释迦牟尼亦无能为力也。
使兵饷顿竭,忠臣流涕顿足而叹,~,惟有一死以报国,不亦大可哀乎?
1. 【无】 (会意。据甲骨文字形,象一个人持把在跳舞。卜辞、金文中“无、舞”同字。本义:乐舞)。 同本义。
2.
【能】
(象形。金文作字形象熊形。本义:熊)。
传说中的一种像熊的兽。
【引证】
《说文》-能,熊属。足似鹿。 、 《左传·昭公七年》。贾注:“兽也。”-梦黄能入于寝门。 、 唐·韩愈《忆昨行和张十一》-近者三奸悉破碎,羽窟无底幽黄能。
3.
【为】
(爲字的本义是母猴。象形。按字,从爪,下象形。古文象两母猴相对形)。
帮助;佑助。
【引证】
《诗·大雅·凫鷖》-福禄来为。
【组词】
为虎添
4.
【力】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耒形,有柄有尖,用以翻地。用耒表示执耒耕作需要花费力气。“力”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体力,力气)。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筋下曰:肉之力也。二篆为转注。筋者其体,力者其用也。-力,筋也。像人筋之形。 、 《礼记·礼运》。注:“筋骸强者也。”-其行之以货力。 、 《汉书·食货志》。注:“谓勤作之也。”-力农数耘。 、 《诗·邶风》-有力如虎,执辔如组。 、 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 、 唐·柳宗元《童区寄传》-以缚背刃,力上下,得绝。 、 《孟子·梁惠王上》-吾力足以举百钧,而不足以举一羽。
【组词】
四肢无力、 力人、 力尽神危、 力软筋麻、 力屈、 力尽、 力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