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9:14:1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9:14:17
“丛山峻岭”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连绵不断的高山,形容山势险峻、山峰众多。这个词汇通常用来描绘自然景观的壮丽和雄伟,强调山脉的高大和连绵。
在文学作品中,“丛山峻岭”常用来营造宏大的自然背景,如古代诗词中描述边塞风光或山水画卷。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常直接使用,但可以通过描述“很多高山”或“险峻的山脉”来表达类似的意思。在地理学或旅游专业领域,这个词汇可能用于描述具体的山脉特征。
同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在于“丛山峻岭”更强调山的高大和险峻,而“群山连绵”则侧重于山的连续性和广阔。反义词则完全表达了与高山相对的平坦地形。
“丛山峻岭”这个词汇源自古代汉语,其中“丛”指聚集,“峻”指高而陡,“岭”指山脉。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的含义基本保持不变,但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可能有所下降。
在**文化中,高山常被赋予崇高、坚韧和不屈的象征意义。因此,“丛山峻岭”在文学和艺术作品中常用来象征英雄气概或不屈不挠的精神。
这个词汇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敬畏和赞叹,联想到的是壮丽的自然风光和人类面对自然挑战的勇气。
在我的旅行经历中,曾亲眼目睹过类似“丛山峻岭”的景象,那种震撼和感动至今难忘。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丛山峻岭间,云雾缭绕,仿佛仙境。”
结合图片,可以看到连绵起伏的高山,云雾缭绕,给人一种宁静而壮丽的感觉。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山间的风声和鸟鸣。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mountain ranges”或“high peaks”,但“丛山峻岭”更富有诗意和形象感。
“丛山峻岭”这个词汇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观,也承载了文化和情感的丰富内涵。在语言学*和表达中,它是一个富有表现力的词汇,能够增强描述的生动性和感染力。
煤矿的空中索道,越过了丛山峻岭。
铁路穿过~,来到这个小山村
1.
【丛】
(会意。从丵,取声。“丵”(zhuó),意思是“丛生草”。本义:聚集)。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丛,聚也。 、 《周礼·大司徒》-其植物宜丛物。 、 曹操《观沧海》-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组词】
丛物、 丛灌、 丛丛、 丛育、 丛毛、 丛森、 丛薄
2.
【山】
(象形。甲骨文和金文字形,象山峰并立的形状。“山”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地面上由土石构成的隆起部分)。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山,土有石而高。 、 《国语·周语》-山,土之聚也。 、 《左传·昭公四年》-山人取之。 、 《礼记·明堂位》-夏后代山。 、 《列子·汤问》-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 、 《诗·小雅·天保》-如山如阜,如冈如陵。 、 《荀子·赋》-生于山阜,处于室堂。 、 《书·旅獒》-为山九仞,功亏一篑。 、 陆游《游山西村》-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组词】
山霭、 山灵、 山阿、 山岩、 山隈、 山啜、 山落、 山孤钉、 山头、 山长、 山主、 山观、 山关
3.
【峻】
(形声。从山,雋(jùn)声。本义:高而陡峭)。
同本义。
【引证】
《楚辞·屈原·涉江》-山峻高而蔽日兮。 、 《北齐书·高昂传》-山道峻隘。 、 《韩非子·奸劫弑臣》-是犹上高陵之颠堕峻溪之下而求生。
【组词】
峻危、 峻朵、 峻岭、 峻绝
4.
【岭】
(形声。从山,领声。本义:山道;山坡)。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新附》-岭,山道也。 、 南朝宋·谢灵运《登上戍石鼓山》-日末涧增波,云生岭逾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