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23:17:4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23:17:45
“以礼相待”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用礼貌的方式对待他人。这个成语强调了在人际交往中应该表现出尊重和谦逊的态度,通过礼貌的行为来维护和谐的关系。
在不同的语境中,“以礼相待”可以有不同的应用:
“以礼相待”这个成语源自**古代的礼仪文化,强调了在人际交往中应该遵循的礼貌和尊重。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社交场合,成为中华文化中重要的社交准则之一。
在**文化中,“以礼相待”是传统美德的一部分,反映了儒家思想中关于和谐人际关系的理念。在社会交往中,这个成语被用来强调尊重他人、维护社会秩序和谐的重要性。
这个成语给人带来的情感反应通常是积极的,它让人联想到和谐、尊重和文明的社会环境。在个人表达中,使用这个成语可以传达出一种温和、有教养的形象。
在日常生活中,我经常看到人们在公共场合以礼相待,比如在公交车上让座给需要的人,或在商店里对服务员表示感谢。这些小细节体现了社会的文明程度。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春风拂面,以礼相待,花间笑语,和谐共生。”
视觉上,这个成语可能让人联想到优雅的社交场合,人们微笑着互相问候。听觉上,可能是一段轻柔的古典音乐,伴随着礼貌的对话声。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treat someone with respect”或“be polite”,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核心理念是相似的,即在交往中表现出尊重和礼貌。
“以礼相待”这个成语在我语言学和表达中非常重要,它不仅帮助我理解了中华文化中的礼仪观念,也指导我在实际生活中如何更好地与他人交往。通过学和应用这个成语,我更加注重在日常交往中的礼貌和尊重,这对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至关重要。
赵枢密留住禇坚,以礼相待。
他既是读书之人,须要~。
1.
【以】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金文字形,象人。本义:用)。
同本义。有一部分现已弱化成了介词。
【引证】
《说文》-以,用也。 、 《小尔雅》-以,用也。 、 《左传·僖公二十六年》-凡师能左右之曰以。 、 《左传·定公十年》-封疆社稷是以。 、 蔡元培《图画》-纯以形式。 、 《论语》-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组词】
以手代足、 以疏间亲、 以耳为目、 以指测河
2.
【礼】
(会意。从示,从豊(lǐ)。“豊”是行礼之器,在字中也兼表字音。本义:举行仪礼,祭神求福)。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禮,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也。 、 《虞书》。马注:“吉、凶、军、兵、嘉也。”-脩五礼。 、 《礼记·王制》-脩六礼以节民性。六礼:冠、昏、丧、祭、乡、相见。 、 《左传·昭公二十五年》-夫礼,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 、 《大戴礼记·本命》-冠、婚、朝、聘、丧、祭、宾主、乡饮酒、军旅此之谓九礼。 、 清·周容《芋老人传》-邀见讲钧礼。 、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设九宾礼于廷。
【组词】
礼神、 礼祠、 礼诵、 礼佛
3.
【相】
(会意。从目,从木。本义:察看;仔细看)。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相,省视也。 、 《尔雅》-相,视也。 、 《书·盘庚上》-相时憸民。 、 《书·召诰》-惟太保先周公相宅。 、 《礼记·月令》-善相丘陵。 、 《诗·鄘风·相鼠》-相鼠有皮,人而无仪。 、 《论衡·订鬼》-伯乐学相马,顾玩所见,无非马者。 、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不敢复相士。 、 、 《二刻拍案惊奇》-颠倒相来,到底只是一个盖儿。
【组词】
相尸、 相女配夫、 相脚头
4. 【待】 [口语]暂时停留,逗留,迟延 [口语]无目的地消磨时间或在某处逗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