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6 05:40:1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05:40:12
词汇“僵踣”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是一个较为古雅的词汇,可能源自古代文献。以下是对该词汇的深入学习和分析:
“僵踣”字面意思是指僵硬倒下,形容人或动物因为僵硬而倒下的状态。其中,“僵”指僵硬,不能活动;“踣”指倒下。
由于“僵踣”是一个较为古雅的词汇,它在现代汉语中的使用频率较低,更多出现在古代文学作品或特定的专业领域(如医学、历史文献)中。在文学作品中,它可能用来形容战场上的士兵或动物因受伤或死亡而僵硬倒下的情景。
“僵踣”的词源可能追溯到古代汉语,其中“僵”和“踣”都是古代汉语中常见的词汇。随着语言的发展,这两个词汇的组合在现代汉语中使用较少,但在古代文献中仍可见其踪迹。
在古代文化中,“僵踣”可能与战争、死亡等主题相关,反映了古代社会对生死的认知和描述。在现代社会,由于其古雅的特性,该词汇较少被使用,但在特定的文学或学术语境中仍有一定的价值。
“僵踣”一词给人以沉重、悲壮的情感反应,联想到死亡、战争等严肃的主题。它可能在文学创作中用来营造一种悲凉或紧张的氛围。
由于“僵踣”是一个较为古雅的词汇,我在日常生活中很少遇到与之相关的经历或故事。但在阅读古代文学作品时,可能会遇到这样的描述,感受到其独特的语言魅力。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
战鼓隆隆,血染长空,
士兵僵踣,英魂不朽。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战场上士兵僵硬倒下的场景,血迹斑斑,气氛沉重。听觉上,可能联想到战鼓声、号角声,以及战场上的哀嚎。
在不同语言或文化中,可能没有完全对应的词汇,但类似的表达可以找到,如英语中的“stiff and fallen”或“rigid and collapsed”。
“僵踣”是一个具有特定历史和文化背景的词汇,虽然在现代汉语中使用较少,但在古代文学和特定语境中仍有一定的价值。了解和学习这样的词汇有助于丰富语言表达的层次和深度。
1.
【僵】
(形声。从人,畺(jiāng)声。本义:仰面向后倒下)。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僵,偾也。 、 《吕氏春秋·贵卒》。注:“偃也。”-鲍叔御公子小白僵。 、 《史记·苏秦传》。注:“仆也。”-佯僵而弃酒。 、 《汉书·梁平王襄传》-即诈僵仆阳病。 、 唐·柳宗元《柳河东集》-僵仆烦愦。 、 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偃仰僵仆。
【组词】
僵死、 僵伏、 僵毙
2.
【踣】
向前仆倒。
【引证】
《说文》-踣,僵也。 、 《庄子·外物》-甲徒狄因以踣河。 、 《左传·襄公十四年》-与晋踣之。 、 枚乘《七发》-神物怪疑,不可胜言,直使人踣焉。 、 清·邵长蘅《青门剩稿》-一卒持剑刺应元贯胫;胫折踣地。
泛指跌倒,摔倒。
【引证】
唐·柳宗元《捕蛇者说》-号呼而转徙,饥渴而顿踣。
【组词】
屡踣屡起;踣顿、 踣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