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6:04:0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6:04:02
狐臭,医学上称为腋臭,是一种由于腋下大汗腺分泌的汗液被皮肤表面的细菌分解后产生的特殊气味。这种气味通常被描述为强烈且不愉快,类似于狐狸的体味,因此得名“狐臭”。
“狐臭”一词源于中文,直接反映了其字面意思——类似于狐狸的臭味。在古代文献中,狐臭可能被视为一种不洁的象征,但随着医学的发展,它被更科学地定义和理解。
在**文化中,狐臭可能被视为不雅或不洁的标志,因此人们在社交场合中可能会避免提及。然而,随着社会对个人卫生的重视,狐臭的治疗和预防方法也得到了更多的关注。
狐臭这个词通常会引起负面的情感反应,如厌恶或不适。它可能让人联想到不洁、尴尬或社交障碍。
在个人生活中,狐臭可能是一个敏感话题。例如,一个人可能因为狐臭问题而避免参加某些社交活动,或者寻求医疗帮助以改善这一状况。
在诗歌中,狐臭可以被用作一种象征,代表生活中的不愉快或挑战:
夏日的炎热,狐臭的困扰, 如同生活的阴影,挥之不去。 但愿清风能吹散这一切, 带来新的希望和清新。
在不同文化中,狐臭的表达和处理方式可能有所不同。例如,在西方文化中,腋臭可能被更直接地讨论,并且有多种商业产品用于控制这一问题。
狐臭作为一个词汇,不仅描述了一个具体的生理现象,还反映了社会对个人卫生的态度和文化价值观。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狐臭的含义和用法有助于更准确地沟通和表达相关话题。
1.
【狐】
(形声。从犬,瓜声。本义:狐狸)。
同本义。
【引证】
《汉书·文帝纪》。注:“狐性多疑,每渡冰河,且听且渡,故言疑者称狐疑。”-朕狐疑。 、 《易·未济》-小狐汔济。 、 《史记·陈涉世家》-狐鸣呼曰。 、 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狐裘不暖锦衾薄。 、 《广东军务记》-狐凭鼠伏。
【组词】
狐丘、 狐白、 狐兔、 狐仙
2.
【臭】
气味的总称。
【引证】
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人通于鼻者谓之臭。臭者,气也。 、 《书·盘庚》。疏:“古者,香气、秽气皆名为臭。”-无起秽以自臭。 、 《红楼梦》-薋葹妒其臭,茞芟兰竟被芟。 、 《诗·大雅·文王》。郑玄笺:“耳不闻声音,鼻不闻香臭。”-上天之载,无声无臭。 、 《孟子》-口之于味也,目之于色也,耳之于声也,鼻之于臭也,四肢之于安佚也,性也。
【组词】
乳臭;臭味、 臭败
“嗅”的古字。用鼻子辨别气味。
【引证】
《荀子·荣辱》-彼臭之而无嗛于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