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05:29:4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05:29:49
“狐狸精”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指狐狸变成的精怪。在传统文化中,狐狸精通常被描绘为具有超自然能力、能够变化成人形并诱惑人类的妖怪。在现代语境中,“狐狸精”往往用来形容那些外表美丽、行为狡猾、善于诱惑或欺骗他人的女性。
“狐狸精”一词源于**古代的民间传说和神话故事。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含义逐渐从具体的妖怪形象转变为对特定类型女性的比喻。在现代社会,这个词的使用更加广泛,但其贬义色彩依然存在。
在**传统文化中,狐狸精常常被视为不祥之物,代表着诱惑和危险。这种观念反映了古代社会对女性的某些偏见和恐惧。在现代社会,虽然“狐狸精”一词的使用有所减少,但其背后的性别歧视和刻板印象仍然存在。
对于我来说,“狐狸精”这个词带有一种神秘和危险的情感色彩。它让我联想到那些美丽但不可信任的女性形象,同时也反映了社会对女性复杂性格的某种刻板印象。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听到过一些关于“狐狸精”的笑话或故事,这些内容往往带有性别歧视的成分。这让我意识到,即使在现代社会,某些传统观念仍然根深蒂固。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狐狸精”:
夜幕低垂,狐狸精悄然现身, 她的眼眸闪烁着诱惑的光芒, 在月光下,她的身影如梦似幻, 引诱着那些迷失的灵魂。
在视觉上,“狐狸精”让我联想到那些描绘妖怪的传统**画,画面中常常有美丽的女子和狡猾的狐狸。在听觉上,我可能会联想到那些讲述狐狸精故事的古老传说,伴随着神秘的音乐。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概念可能是“succubus”(女妖),也是一种诱惑男性的妖怪形象。虽然具体形象和故事有所不同,但都反映了人类对诱惑和危险的共同恐惧。
通过对“狐狸精”这一词汇的深入学,我更加理解了它在不同语境中的使用和含义。这个词不仅反映了古代神话和民间传说,也揭示了社会对女性的某些偏见。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些词汇的背景和含义对于准确理解和使用它们至关重要。
王夫人道:‘唱戏的女孩子,自然是狐狸精了!’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三回:“原来他盟弟姓胡名理,绰号叫做~。”
1.
【狐】
(形声。从犬,瓜声。本义:狐狸)。
同本义。
【引证】
《汉书·文帝纪》。注:“狐性多疑,每渡冰河,且听且渡,故言疑者称狐疑。”-朕狐疑。 、 《易·未济》-小狐汔济。 、 《史记·陈涉世家》-狐鸣呼曰。 、 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狐裘不暖锦衾薄。 、 《广东军务记》-狐凭鼠伏。
【组词】
狐丘、 狐白、 狐兔、 狐仙
2.
【狸】
(狸为貍的俗字。形声。从豸(zhì),长脊的野兽,里声。本义:狸子,也叫野猫、山猫)。
同本义。
【引证】
《庄子·秋水》-捕鼠不知狸狌,此家猫也。 、 《诗·豳风·七月》-一之日于貉,取彼狐狸,为公子裘。
3.
【精】
(形声。从米,青声。本义:挑选过的好米,上等细米)。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精,择也。 、 《庄子·人间世》-鼓筴播精。 、 《论语》-食不厌精。
【组词】
精凿、 精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