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6:36:0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6:36:06
“受过”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指经历过某种教育、训练或遭遇过某种事情。基本含义通常指的是一个人经历了某种形式的教育或训练,或者遭遇了某种**,从而获得了经验或教训。
在不同的语境中,“受过”可以有不同的含义和用法:
同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在于强调的重点不同,“经历”强调过程,“体验”强调感受,“遭遇”强调意外或不幸。
“受过”这个词汇在汉语中历史悠久,其词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汉语。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基本含义保持相对稳定,但在现代汉语中,其用法更加广泛和灵活。
在文化中,“受过”常常与教育和个人修养联系在一起。传统重视教育,因此“受过良好教育”的人在社会中往往受到尊重。
“受过”这个词汇可能让人联想到成长、坚韧和智慧。它可能激发人们对经历和学*的尊重,以及对那些通过努力克服困难的人的敬佩。
在个人生活中,我曾遇到过一位老师,他受过严格的学术训练,对学生非常严格但也非常关心。他的教育方式让我受益匪浅。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受过”:
他受过风雨的洗礼, 心似钢铁般坚硬。 每一道伤痕, 都是成长的印记。
“受过”可能让人联想到老照片中的严肃面孔,或是老兵讲述战争经历的低沉声音。这些联想都与经历和坚韧有关。
在英语中,“受过”可以对应为“experienced”或“trained”。在不同的文化中,对教育和经历的重视程度不同,因此这些词汇的使用和理解也会有所差异。
“受过”这个词汇在汉语中具有丰富的含义和用法,它不仅描述了经历和教育,还反映了文化和社会对这些经历的重视。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受过”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能够准确传达复杂的人生经历和教育背景。
1.
【受】
(会意。甲骨文字形,象两手中间有一只舟,表示传递东西。本义:接受;承受)。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王筠曰:“手部授,人部付,皆曰“予也。”今以付说受,则是受授同字矣。”-受,相付也。 、 《周礼·天官·司书》-受其币。 、 《仪礼·特牲馈食礼》-主妇拜受爵。 、 《周礼·司干》。注:“取藏之。”-则受之。 、 《仪礼·丧服》。注:“犹承也。”-受以小功衰。 、 《国语·楚语》。注:“承也。”-颛顼受之。 、 《管子·海南》-釜十五,吾受,而宫出之以百。 、 《后汉书·列女传》-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 、 《史记·魏公子列传》-臣修身洁行数十年,终不以监门困故而受公子财。
【组词】
受茶、 受宫厅、 受法、 受事、 受册、 受祉、 受胙
2.
【过】
古国名 ,在今山东省掖县稍西北近海处。
【引证】
《左传·襄公四年》-处浇于过,处豷于戈。
姓,过国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