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1:25:4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1:25:49
词汇“唾斥”是一个汉语词汇,下面我将从各个方面对其进行深入学*和分析:
“唾斥”字面意思是指用唾沫吐在某人或某物上,表示极端的厌恶和鄙视。基本含义是强烈地表示不满、厌恶或拒绝。
“唾斥”一词源于古代汉语,其中“唾”指的是唾沫,“斥”有排斥、拒绝的意思。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的含义基本保持不变,但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较低。
在**传统文化中,唾沫被视为不洁之物,因此“唾斥”带有强烈的道德谴责意味。在社会背景中,这个词常用于表达对不道德或不公正行为的强烈反感。
“唾斥”这个词给人一种强烈的负面情感,联想到的是极端的厌恶和排斥。在使用这个词时,通常是为了表达极度的不满和愤怒。
在日常生活中,我很少使用“唾斥”这个词,因为它带有过于强烈的情感色彩。但在某些特定的讨论或辩论中,可能会用到这个词来强调自己的立场和情感。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他的行为,如污泥中的蛆虫,遭到众人的唾斥。”
视觉上,可能会联想到一个人愤怒地吐唾沫的画面;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愤怒的咒骂声。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spit on”或“despise”,但“唾斥”带有更强烈的文化和情感色彩。
“唾斥”是一个带有强烈情感色彩的词汇,用于表达极端的厌恶和拒绝。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和掌握这样的词汇有助于丰富表达方式,但在使用时需要注意语境和情感的适度。
1.
【唾】
(形声。从口,垂声。本义:口液,唾沫)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唾,口液也。 、 《素问》-脾为涎,肾为唾。 、 唐·杜甫《醉歌行》-汝身已见唾成珠,汝伯何由发如漆!
【组词】
唾腺、 唾沫星、 唾盂、 唾壶
吐唾沫。
【引证】
《战国策·赵策》-必唾其面。 、 《左传·僖公三十二年》-不顾而唾。
【组词】
唾面、 唾背、 唾脡、 唾涕、 唾掌;唾手;唾玉
2.
【斥】
(形声。从广(yǎn),屰(nì)声。从“广”,表示与房屋有关。“屰”(不顺)也兼表字义,表示人从房屋里逆行而出。本义:驱逐)。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谓却退其屋不居。-斥,却屋也。 、 《汉书·五帝纪》-无益于民者斥。 、 《汉书·江都易王非传》-击吉斥之。 、 《史记·天官书》-斥小疏弱。 、 王谠《唐语林》-程一日果以眦睚杀人,上大怒,立命斥出,付京兆。
【组词】
斥放、 斥遣、 斥远、 斥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