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5:20:4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5:20:43
“山甸”一词在中文里通常指的是山间的平地或者山谷中的开阔地。它结合了“山”的自然特征和“甸”的平坦开阔之意,常用来描述山区的地形地貌。
在文学作品中,“山甸”常用来营造一种宁静、远离尘嚣的氛围,如“山甸深处有人家”。在口语中,这个词可能不常用,但在描述自然风光或地理特征时,仍会被使用。在专业领域,如地理学或生态学中,“山甸”可能被用来精确描述特定的地形。
“山甸”的词源较为直接,由“山”和“甸”两个字组成,没有复杂的演变历史。在古代文献中,这个词就已经出现,用以描述山区的地形。
在**传统文化中,山甸常被赋予一种隐逸、避世的象征意义,许多文人墨客向往山甸的宁静与纯净。在现代社会,山甸也常被视为生态旅游和休闲度假的好去处。
“山甸”一词给人以宁静、自然、远离都市喧嚣的联想。它唤起人们对自然美景的向往和对简单生活的渴望。
在个人经历中,山甸可能是一次徒步旅行中的休息点,或是远离城市喧嚣的避风港。例如,一次在山甸中的野餐,让人深刻体验到大自然的宁静与美好。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山甸静谧,鸟语花香,一抹斜阳,绘出人间仙境。”
想象一幅画面:一片开阔的山甸,四周群山环绕,鸟鸣声此起彼伏,溪水潺潺,这样的场景能唤起人们对自然美景的无限遐想。
在英语中,类似的词汇可能是“mountain meadow”或“mountain valley”,虽然表达略有不同,但都传达了山间开阔地的概念。
“山甸”这个词在中文中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情感联想,它不仅是地理描述的词汇,也是文学创作和情感表达的重要元素。通过对“山甸”的学*和分析,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中文词汇的多维意义和文化价值。
1.
【山】
(象形。甲骨文和金文字形,象山峰并立的形状。“山”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地面上由土石构成的隆起部分)。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山,土有石而高。 、 《国语·周语》-山,土之聚也。 、 《左传·昭公四年》-山人取之。 、 《礼记·明堂位》-夏后代山。 、 《列子·汤问》-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 、 《诗·小雅·天保》-如山如阜,如冈如陵。 、 《荀子·赋》-生于山阜,处于室堂。 、 《书·旅獒》-为山九仞,功亏一篑。 、 陆游《游山西村》-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组词】
山霭、 山灵、 山阿、 山岩、 山隈、 山啜、 山落、 山孤钉、 山头、 山长、 山主、 山观、 山关
2.
【甸】
(会意。从田,包省声,田亦声。本义:王田)。
古时都城的郭外称郊,郊外称甸。
【引证】
《说文》。段注:“甸,王田也。”-甸,天子五百里地。 、 《书·禹贡》。注:“为天子服治田也。”-五百里甸服。 、 《礼制·王制》-千里之内曰甸。 、 《周礼·夏官·职方式》。注:“甸,田也。治田入谷也。”-甸服。
【组词】
甸地;甸邑;甸服、 甸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