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18:37:0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18:37:04
伊甸园(Eden)源自《圣经》中的概念,指的是上帝为亚当和夏娃创造的理想乐园,位于东方的某个地方。在这个园子里,万物生长繁茂,亚当和夏娃可以自由地享受园中的一切果实,除了善恶树上的果子。伊甸园象征着纯洁、完美和无罪的状态。
“伊甸园”一词源自希伯来语“עדן”(Eden),在《旧约》中首次出现。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在多种语言中被采用,并逐渐获得了更广泛的象征意义。
在西方文化中,伊甸园是人类起源和原罪的象征,影响了道德、伦理和**观念。在现代社会,伊甸园的概念也被用来探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伊甸园常常唤起人们对纯真、和谐和自然美的向往。它也可能引发对失去的纯真和人类原罪的反思。
在我的生活中,伊甸园的概念曾在我参观一个生态保护区时浮现,那里的自然美景和生物多样性让我联想到了这个神话中的乐园。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写:
在伊甸园的边缘, 我寻找那失落的苹果, 它藏匿于绿叶之间, 诉说着古老的秘密。
伊甸园可能让人联想到宁静的绿色景观、清澈的溪流和鸟鸣声。视觉上,它可能与自然风光摄影或古典绘画中的田园风光相似。
在不同文化中,伊甸园的概念有不同的对应词汇和象征意义。例如,在**文化中,可能与“桃花源”相比较,都是理想化的、与世隔绝的美丽地方。
伊甸园作为一个词汇,不仅承载着*和历史的深厚意义,也提供了丰富的象征和比喻资源。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伊甸园的概念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刻地探讨人类的本性和理想状态。
1.
【伊】
(会意。从人,从尹。尹,治理。合起来指伊尹,殷治理天下者。后假借为那)。
表示远指,相当于“那”。
【引证】
《诗·秦风·蒹葭》。笺:“伊,当作繄,犹是也。”-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2.
【甸】
(会意。从田,包省声,田亦声。本义:王田)。
古时都城的郭外称郊,郊外称甸。
【引证】
《说文》。段注:“甸,王田也。”-甸,天子五百里地。 、 《书·禹贡》。注:“为天子服治田也。”-五百里甸服。 、 《礼制·王制》-千里之内曰甸。 、 《周礼·夏官·职方式》。注:“甸,田也。治田入谷也。”-甸服。
【组词】
甸地;甸邑;甸服、 甸畿
3.
【园】
(形声。从囗(wéi),袁声。形符为“囗”(wéi),表示范围。本义:种蔬菜、花果、树木的地方)。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园,所以树果也。 、 《三苍》-种树曰园。 、 《周礼·大宰》-园圃毓草木。 、 《周礼·载师》。注:“樊圃谓之园。”-以场圃任园地。 、 《易·贲》-于丘园。 、 《诗·魏风·园有桃》-园有桃。 、 《乐府诗集·长歌行》-青青园中葵。 、 晋·陶渊明《归园田居》-田园将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