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10:36:2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0:36:29
词汇“伊洛之学”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可能源自古代文献,特指某一特定学派或学术思想。为了深入学*和分析这个词汇,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伊洛之学”字面意思可能指的是与伊洛地区(古代**的一个地理区域)相关的学术或学问。基本含义可能是指该地区的学术传统、思想流派或文化特色。
由于“伊洛之学”不是一个常见的现代词汇,它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可能主要出现在历史研究、古代文献解读或学术讨论中。在文学作品中,它可能被用来指代古代的学术氛围或文化传承。
同义词可能包括“中原学术”、“古代学问”等,这些词汇都指代古代**的学术传统。反义词可能较难确定,因为它不是一个常见的现代词汇。
“伊洛之学”的词源可能追溯到古代的地理和学术背景。伊洛地区在古代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因此与该地区相关的学术思想被称为“伊洛之学”。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可能逐渐淡出日常使用,但在学术研究中仍被提及。
在古代**,伊洛地区是文化繁荣的中心,许多重要的学术思想和流派都源自这里。因此,“伊洛之学”代表了这一地区的学术传统和文化影响力。
对于研究古代**学术的人来说,“伊洛之学”可能唤起对古代智慧和文化的敬仰。它可能让人联想到古代学者的勤奋和智慧,以及他们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由于“伊洛之学”不是一个常见的现代词汇,个人在生活中可能很少有机会直接使用它。然而,在学术讨论或历史研究中,了解和使用这个词汇可以帮助更深入地理解古代**的学术传统。
在创作中,可以将“伊洛之学”融入到描述古代学术氛围的场景中,例如: “在那个风起云涌的时代,伊洛之学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无数求知者的道路。”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描绘古代学者在伊洛地区讲学的场景,展现出浓厚的学术氛围。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古代学堂的诵读声或辩论声。
由于“伊洛之学”特指古代**的学术传统,它在其他语言或文化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的词汇。不过,可以比较其他文化中的类似学术传统,如古希腊的哲学学派。
“伊洛之学”作为一个特定历史时期的学术概念,虽然在现代使用不多,但它代表了古代学术的辉煌和深远影响。了解和研究这个词汇,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古代的文化和学术发展,对于深入探索**古代智慧具有重要意义。
1.
【伊】
(会意。从人,从尹。尹,治理。合起来指伊尹,殷治理天下者。后假借为那)。
表示远指,相当于“那”。
【引证】
《诗·秦风·蒹葭》。笺:“伊,当作繄,犹是也。”-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2.
【洛】
(形声。从水,各声。本义:水名。指洛水)。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洛,洛水,出左冯翊归德北夷界中,东南入渭。
3.
【之】
(会意。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本义:出,生出,滋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之,出也。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有所之,一者,地也。 、 《礼记》。俞樾平议:“此之字乃其本义。未之者,未出也。”-如语焉而未之然。
4.
【学】
(形声。本作“壆”,象双手构木为屋形。后作声符,加“子”为义符。子,孩子。小孩子是学习的主体。本义:学习)。
同本义。
【引证】
《广雅》-学,识也。 、 《礼记·中庸》-好学近乎知。 、 《礼记·文王世子》-念终始典于学。 、 《尚书大传》-学,效也。近而愈明者学也。 、 《庄子·庚桑楚》-学者,学其所不能学也。 、 《后汉书·列女传》-远寻师学。 、 《论语》-学而时习之。 、 清·刘开《问说》-学即继以问也。
【组词】
学书、 学学乖、 学理论;学技术;好学;苦学;教学相长;学文、 学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