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5:43:5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5:43:54
词汇“[口义]”在汉语中并不常见,经过查询,没有找到确切的相关资料或定义。因此,我将基于假设的词汇“口义”进行分析,假设它是一个组合词,由“口”和“义”两个字组成。
假设“口义”指的是通过口头表达的道德准则或行为规范,强调的是言语中的道德意义或社会规范。
假设“口义”是一个现代组合词,由“口”(表示言语)和“义”(表示道德或规范)组成,可能是在特定社会文化背景下新创造的词汇。
在**传统文化中,言行一致被视为重要的道德准则。因此,“口义”可能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被赋予重要意义。
“口义”可能让人联想到诚信、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给人以正面情感反应。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会遇到需要强调“口义”的场合,比如在教育孩子时强调言行的统一。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口义如春风,温暖人心间。”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位演讲者在台上传递正能量;结合音乐,可以选择一首旋律温暖、歌词正面的歌曲。
在英语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的词汇,但可以类比为“verbal integrity”或“moral speech”。
“口义”作为一个假设的词汇,强调了言语中的道德和社会责任,对于提升个人修养和社会和谐具有重要意义。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沟通和理解他人。
1.
【口】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人的口形。本义:口腔器官,嘴)。
同本义。人类用来发声和进食的器官。
【引证】
《说文》-口,人所以言食也。 、 《国语·晋语》-且夫口三五之门也。 、 《春秋·元命苞》-口之为言达也。 、 《鬼谷子·捭阖》-口者心之门户。 、 《左传·定公四年》-勺饮不入口七日。 、 《后汉书·张衡传》-下有蟾蜍,张口承之。 、 白居易《卖炭翁》-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组词】
口腹、 口分、 口滑、 口辅、 口眼弗闭、 口里摆菜碟儿
2.
【义】
(会意。从我,从羊。“我”是兵器,又表仪仗;“羊”表祭牲。本义:正义;合宜的道德、行为或道理)。
同本义。
【引证】
《墨子·公输》-义固不杀人。 、 、 《孟子·告子上》-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 诸葛亮《出师表》-引喻失义。 、 宋·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度义而后动。 、 宋·苏洵《六国论》-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义,坚持正义。)
【组词】
丈义、 义断恩绝、 义不容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