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9:22:3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9:22:38
词汇“[夭夭]”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主要出现在古典文学作品中,尤其是《诗经》中的《桃夭》一诗,其中“桃之夭夭”形容桃花盛开的样子,后来也用来比喻事物的繁荣或生机勃勃的状态。
“夭夭”字面意思是指植物茂盛、生机勃勃的样子,尤其是指花木的茂盛。
在文学作品中,“夭夭”常用来形容自然景物的美丽和生机,如桃花、柳树等。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几乎不使用,因为它带有浓厚的古文色彩。在专业领域,如植物学或园艺学中,可能会使用更专业的术语来描述植物的生长状态。
“夭夭”一词源自《诗经》,是**古代文学中的一个典型词汇,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使用频率逐渐降低,但在描述自然美景时仍被一些文学作品所采用。
在**传统文化中,“夭夭”与自然美的赞美紧密相关,反映了古人对自然界的敬畏和欣赏。
“夭夭”给人以生机勃勃、充满活力的感觉,联想到春天的生机、自然的美丽和生命的旺盛。
在日常生活中,这个词汇并不常用,但在描述自然景观或进行文学创作时,可以用来增添文采和意境。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春风拂面,桃之夭夭,花瓣如雨,洒落心间。”
想象一片桃花林,桃花夭夭,随风摇曳,伴随着鸟鸣和溪流声,形成一幅美丽的自然画卷。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的词汇,但可以用类似的形容词来描述类似的自然景象。
“夭夭”是一个富有诗意的词汇,虽然在现代汉语中使用不多,但它承载了*古代文学的美学理念和对自然的热爱。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有助于丰富个人的词汇量和提升文学素养。
1.
【夭】
(象形。小篆字形,象头部屈曲的样子。本义:屈,摧折)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从大而屈其首,指事,申者,腰之直,夭者头之曲。-夭,屈也。 、 《论语》-申申如也,夭夭如也。 、 《管子·禁藏》-毋伐木,毋夭英,毋附竿。
【组词】
夭英
短命,早死。未成年而死。
【引证】
《释名》-少壮而死曰夭。 、 《礼记·王制》-不殀夭。 、 《孟子·尽心上》-夭寿不贰,修身以俟之。 、 《庄子·齐物论》-莫寿于殇子,而彭祖为夭。 、 清·龚自珍《病梅馆记》-夭其稚枝。 、
【组词】
夭札、 夭死、 夭厉
2.
【夭】
(象形。小篆字形,象头部屈曲的样子。本义:屈,摧折)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从大而屈其首,指事,申者,腰之直,夭者头之曲。-夭,屈也。 、 《论语》-申申如也,夭夭如也。 、 《管子·禁藏》-毋伐木,毋夭英,毋附竿。
【组词】
夭英
短命,早死。未成年而死。
【引证】
《释名》-少壮而死曰夭。 、 《礼记·王制》-不殀夭。 、 《孟子·尽心上》-夭寿不贰,修身以俟之。 、 《庄子·齐物论》-莫寿于殇子,而彭祖为夭。 、 清·龚自珍《病梅馆记》-夭其稚枝。 、
【组词】
夭札、 夭死、 夭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