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22:10:1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22:10:11
词汇“[夭厉]”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甚至在标准词典中也难以找到确切的定义。根据字面分析,“夭”通常指早逝或未成年而死,而“厉”则有严厉、猛烈之意。将两者结合,“夭厉”可能指的是一种猛烈或突然的早逝,或者形容某种情况或**的严重性和突然性。
由于“夭厉”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非常有限。在文学作品中,可能用来形容悲剧性的死亡场景,强调其突然和不可预测的性质。在口语或专业领域中,这个词汇可能不会被使用,因为它缺乏广泛的认知和接受度。
由于“夭厉”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其词源和历史演变难以追溯。可能是由“夭”和“厉”两个字组合而成,用以形容某种极端的死亡情况。
在**传统文化中,早逝通常被视为不幸和悲剧,尤其是对于未成年人。因此,“夭厉”可能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被用来强调这种悲剧的严重性。
由于“夭厉”不是一个常用词汇,个人在生活中可能很少有机会直接使用或遇到这个词汇。
在创作中,可以将“夭厉”用于描述一个悲剧性的故事情节,如:“在那场突如其来的灾难中,小镇上的孩子们遭遇了夭厉,留下了无尽的哀伤。”
在其他语言或文化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夭厉”的词汇,但类似的情感和描述可以通过其他词汇表达。
“夭厉”是一个较为生僻的词汇,主要用于形容早逝的严重性和突然性。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更准确地表达特定的情感和场景,尽管其在日常交流中的使用频率较低。
1.
【夭】
(象形。小篆字形,象头部屈曲的样子。本义:屈,摧折)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从大而屈其首,指事,申者,腰之直,夭者头之曲。-夭,屈也。 、 《论语》-申申如也,夭夭如也。 、 《管子·禁藏》-毋伐木,毋夭英,毋附竿。
【组词】
夭英
短命,早死。未成年而死。
【引证】
《释名》-少壮而死曰夭。 、 《礼记·王制》-不殀夭。 、 《孟子·尽心上》-夭寿不贰,修身以俟之。 、 《庄子·齐物论》-莫寿于殇子,而彭祖为夭。 、 清·龚自珍《病梅馆记》-夭其稚枝。 、
【组词】
夭札、 夭死、 夭厉
2.
【厉】
(是“砺”的本字。从厂(hàn),象山崖形,表示与山石有关。本义:磨刀石)。
同本义。
【引证】
、 《诗·大雅》。陆德明《经典释文》:“厉,本又作砺。”-涉渭为乱,取厉取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