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09:40:4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9:40:41
“乘虚可惊”这个词汇在中文中并不常见,它似乎是一个组合词,由“乘虚”和“可惊”两个部分组成。字面意思可以解释为“利用对方的弱点或空隙,从而引起惊讶或震惊”。这里的“乘虚”意味着利用机会或弱点,而“可惊”则表示可能引起惊讶或震惊。
在文学作品中,这个词汇可能用来描述一个角色巧妙地利用对手的疏忽或弱点,从而取得意想不到的成功或效果。在口语中,可能不太常用,但在某些策略或战术讨论中,可能会提及这个概念。在专业领域,如军事、商业策略或体育竞技中,这个词汇可能用来描述一种战术或策略,即在对手最不设防或最脆弱的时候发起攻击或行动。
由于“乘虚可惊”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其词源和演变不太明确。但可以推测,“乘虚”源自古代军事策略,意指利用敌人的弱点,而“可惊”则是一个形容词,表示可能引起惊讶。
在**传统文化中,强调“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与“乘虚可惊”的概念相吻合。在社会竞争中,这个词汇可能被用来描述一种策略,即在对手最不设防的时候取得优势。
这个词汇可能带有一种策略性和机智的情感反应。它让人联想到在竞争中巧妙地利用机会,从而取得成功。这种联想可能激发人们在面对挑战时寻找和利用机会的思维。
在日常生活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但在某些特定的情境下,如商业竞争、体育比赛或个人挑战中,可能会意识到并应用这个概念。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 “在夜的静谧中,乘虚可惊, 星辰闪烁,揭示未知的秘密。”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个角色在黑暗中悄悄接近,准备利用对手的疏忽。结合音乐,可以选择一些紧张或悬疑的音乐,来增强“乘虚可惊”的氛围。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catch someone off guard”或“exploit a weakness”,这些表达也强调利用对手的疏忽或弱点。
“乘虚可惊”这个词汇虽然不常见,但它提供了一个有趣的视角来理解如何在竞争中利用机会。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丰富地表达策略和机智。
乘分可图,乘虚可惊,乘乱可取。
1.
【乘】
用以指车兵。
【引证】
《左传》-而卒乘辑睦,事不奸矣。
春秋时晋国的史书。后用以称一般的史书。
【引证】
《孟子》-晋之《乘》,楚之《梼杌》,鲁之《春秋》,一也。
【组词】
乘籍
2.
【虚】
(“墟”的古字)(形声。小篆字。从丘,虍(hū)声。丘,山丘。本义:大土山)。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虚,大丘也。昆仑丘谓之昆仑虚。 、 《尔雅》-河出昆仑虚。 、 《易·升》-虚邑。 、 《诗·傭风·定之方中》-升彼虚矣,以望楚矣。 、 《庄子·天运》-以游逍遥之虚。
【组词】
虚莽
3. 【可】
4.
【惊】
(形声。从马,敬声。本义:马受惊)。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驚,马骇也。 、 《战国策·赵策一》-襄子至桥而马惊。
【组词】
惊嘶、 惊尘、 惊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