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8:50:2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8:50:27
信筒:字面意思是指用于存放信件的筒状容器。在现代语境中,它通常指的是邮局或公共场所设置的,供人们投递信件的金属或塑料制成的筒状设施。
信筒一词源于对传统邮寄系统的描述,随着技术的发展,虽然实体信筒的使用减少,但其作为文化符号的意义依然存在。
在某些文化中,信筒可能被视为传统和稳定的象征,而在现代社会,它则可能被看作是过时或需要革新的象征。
信筒可能唤起人们对过去慢节奏生活的怀念,或是对传统通信方式的情感依恋。
个人可能会有在旅行中寻找当地特色信筒的经历,或是通过信筒与远方亲友保持联系的故事。
在诗歌中,信筒可以被描绘为连接不同世界的桥梁,或是时间的见证者。
信筒可能让人联想到邮递员骑自行车的声音,或是信件投入筒中的清脆声响。
在不同文化中,信筒的设计和使用可能有所不同,但其基本功能和象征意义是相似的。
信筒作为一个词汇,不仅代表了传统的通信方式,也反映了社会和技术的变迁。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文化和历史的演变。
1.
【信】
(会意。从人,从言。人的言论应当是诚实的。本义:真心诚意)。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信,诚也。 、 《孟子》-有诸已之谓信。 、 《墨子经》-信,言合于意也。 、 《白虎通·情性》-信者,诚也。专一不移也。 、 《国语·晋语》-定身以行事谓之信。 、 《贾子道术》-期果言当谓之信。 、 《礼记·经解》-民不求其所欲而得之谓之信。 、 《诗·卫风·氓》-信誓旦旦。 、 《三国演义》-反贼无信!吾不幸误中汝奸计也! 、 《左传·庄公十年》-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信而见疑。 、 《世说新语·方正》-则是无信。
【组词】
信行、 信人
2.
【筒】
(形声。从竹,同声。本义:竹筒,粗大的竹管)。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筒,通箫也。 、 《三苍》-筒,竹管也。 、 《说文》-筩,断竹也。 、 《汉书·李广汉传》。注:“竹筩也,如今官受密事筩也。”?-教吏为缿筩。 、 《汉书·律历志》-伶伦制十二筩,以听凤鸣。
【组词】
筒箭、 筒竹、 筒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