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0:52:3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0:52:39
“信而有征”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有信用并且有证据”。这个成语强调的是一个人或事物不仅在言语上可信,而且在行动或事实上也有确凿的证据支持。
在文学作品中,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人物的诚信和可靠性,如在描述一个商人时,可以说他“信而有征”,意指他不仅言出必行,而且有实际的业绩和记录来证明他的诚信。
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以用来评价一个人的行为或言论,例如在讨论一个政治家的政策时,如果他的政策得到了实际的成效,可以说他的政策“信而有征”。
在专业领域,如法律或商业,这个成语强调的是证据的重要性,即不仅要有承诺,还要有实际的证据来支持这些承诺。
同义词:言而有信、言行一致、实至名归 反义词:言而无信、言行不一、名不副实
“信而有征”这个成语源自古代汉语,其使用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含义和用法基本保持不变,但在现代汉语中,它的使用频率可能有所下降,更多地出现在正式或专业的语境中。
在**传统文化中,诚信被视为非常重要的道德品质。因此,“信而有征”这个成语在强调诚信的同时,也强调了实际行动和证据的重要性,这在现代社会中仍然具有重要意义。
这个成语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正面的,它让我联想到可靠、诚信和责任感。在表达时,使用这个成语可以增强论点的说服力,因为它不仅基于信任,还基于实际的证据。
在我的职业生涯中,我曾遇到过一位同事,他总是“信而有征”,无论是对客户的承诺还是对团队的贡献,他都能以实际行动和成果来证明自己的诚信和能力。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诚信如山,信而有征,岁月见证,不朽的承诺。”
视觉上,我可以联想到一个诚信的商人,他的店铺里挂满了顾客的感谢信和奖状,这些都是他“信而有征”的证明。听觉上,我可以想象到一个法庭上的辩论,律师用确凿的证据来支持他的论点,声音坚定而有力。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actions speak louder than words”,强调行动比言语更重要,但这个表达没有直接强调证据的重要性。
“信而有征”这个成语在我语言学*和表达中具有重要性,它不仅帮助我理解诚信的含义,还教会我在表达观点时需要提供实际的证据来支持我的论点。这个成语的深刻含义和广泛应用使其成为我语言工具箱中的宝贵财富。
君子之言,信而有征。
称多则吾岂敢,言拙~。
1.
【信】
(会意。从人,从言。人的言论应当是诚实的。本义:真心诚意)。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信,诚也。 、 《孟子》-有诸已之谓信。 、 《墨子经》-信,言合于意也。 、 《白虎通·情性》-信者,诚也。专一不移也。 、 《国语·晋语》-定身以行事谓之信。 、 《贾子道术》-期果言当谓之信。 、 《礼记·经解》-民不求其所欲而得之谓之信。 、 《诗·卫风·氓》-信誓旦旦。 、 《三国演义》-反贼无信!吾不幸误中汝奸计也! 、 《左传·庄公十年》-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信而见疑。 、 《世说新语·方正》-则是无信。
【组词】
信行、 信人
2.
【而】
才能。
【引证】
《墨子·尚同下》-然计天下之所以治者,何也?唯而以尚同一义为政故也。 、 《管子·枢言》。微而,犹无能。而、能古字通用-戒之戒之,微而异之。 、 《管子·小匡》-小白承天子之命而毋下拜。 、 《商君书·慎法》-不待我而有成事者也。
3. 【有】
4.
【征】
(形声。从彳(chì),正声。从彳,表示与行走有关。甲骨文从彳,从足。本义:到很远的地方去,远行)。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徴,正行也。从辵,正声。或从彳。 、 《尔雅》-征,行也。 、 《易·大壮》-壮于趾征凶。 、 《诗·小雅·小宛》-而月斯征。 、 《左传·襄公十三年》。注:“谓巡狩征行。”-先王卜征五年。 、 《诗·召南·小星》-肃肃宵征,夙夜在公。 、 古乐府《木兰词》-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 唐·李白《送友人》-孤蓬万里征。
【组词】
征鼙、 征衣、 征客、 征鸟、 征盖、 征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