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17:50:4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7:50:43
词汇“式遏之功”在中文中并不常见,它似乎是一个较为文言或古风的表达,可能来源于古代文献或特定的专业领域。为了深入学*和分析这个词汇,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式遏之功”字面意思是通过某种方式或手段来抑制或阻止某事物的发展或作用。其中,“式”可以理解为方式、方法,“遏”意为阻止、抑制,“之”是代词,指代前文提到的事物,“功”则指功效、成果。
由于这个词汇较为古雅,可能在古代文学、历史文献或特定的学术领域中出现。例如,在讨论古代战争策略、政治手段或道德修养时,可能会用到这个表达。
由于“式遏之功”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其词源和演变可能难以追溯。它可能是由更基础的词汇组合而成,如“式”、“遏”、“之”、“功”,这些词汇在古代汉语中都有明确的意义和用法。
在古代**,强调智谋和策略的文化背景下,“式遏之功”可能被用来描述通过智慧和手段来解决问题或应对挑战的能力。
这个词汇给人一种沉稳、智慧的感觉,联想到古代智者通过深思熟虑的手段来解决问题。
在现代生活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但在特定的学术讨论或历史研究中,可能会遇到类似的表达。
在创作中,可以将“式遏之功”融入到描述古代战争策略的故事中,或者在讨论现代管理策略的文章中使用。
结合古代战争的画面或古代智者的形象,可以更好地理解“式遏之功”的含义。
由于这个词汇具有浓厚的**文化特色,可能在其他语言中没有直接对应的表达。
“式遏之功”是一个具有特定文化背景和历史渊源的词汇,虽然在现代汉语中不常见,但它体现了古代*人对于智慧和策略的重视。了解和学这个词汇,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古代文化和语言的丰富性。
戴安道既厉操东山,而其兄欲建式遏之功。
1.
【式】
(形声。从工,弋(yì)声。工有“矩”的意思。本义:法度;规矩)。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式,法也。 、 《周书·谥法》-式,法也。 、 《诗·大雅·下武》。传:“法也。”-下士之式。 、 《周礼·篔人》。注:“谓筮制作法式也。”-三曰筮式。 、 《周礼·典妇功》-掌妇式之法。 、 《周礼·太宰》。注:“谓用财之节度。”-九式。
【组词】
式度、 式则
2.
【遏】
(形声。从辵(chuò),曷声。本义:抑制;阻止,阻拦)。
阻止。
【引证】
《尔雅·释诂》-遏,止也。 、 《易·大有卦》-君子以遏恶扬善。 、 《书·汤誓》-夏王率遏众力。 、 《诗·周颂·武》-胜殷遏刘。 、 《诗·大雅·民劳》-式遏寇虐。 、 《列子·汤问》-声振林木,响遏行云。 、 清·龚自珍《病梅馆记》-锄其直,遏其生气。 、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组词】
遏捺、 遏密、 遏讼、 遏塞、 遏刘
3.
【之】
(会意。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本义:出,生出,滋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之,出也。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有所之,一者,地也。 、 《礼记》。俞樾平议:“此之字乃其本义。未之者,未出也。”-如语焉而未之然。
4.
【功】
(会意。从力,工声。“工”亦兼表字义,表示用力从事工作。本义:功绩,功业;功劳)。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功,以劳定国也。 、 《周礼·司勋》-国功曰功。 、 《史记·项羽本纪》-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 、 《荀子·劝学》-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 《战国策·赵策》-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而挟重器多也。
【组词】
功誉、 功行、 功化、 功成名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