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13:53:4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3:53:46
词汇“[僿野]”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甚至在标准词典中难以找到确切的定义。根据字面拆解,“僿”字在古代汉语中可能指粗鄙、不文雅,而“野”字通常指野外、乡村或非城市地区。结合这两个字,我们可以推测“僿野”可能指的是粗鄙的、未开化的乡村地区。
1.
【僿】
缺乏诚意,不诚恳。
【引证】
《史记·高祖本纪赞》-故救僿莫若以忠。
【组词】
僿野、 僿陋
2.
【野】
(形声。从里,予声。《尔雅·释言》:“里,邑也。”本义:郊外;野外)。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野,郊外也。 、 《说文》。段注-邑外谓之郊,郊外谓之野。 、 《易·坤》-龙战于野。 、 《书·牧誓》-王朝至于商郊牧野。 、 《诗·豳风·七月》-七月在野。 、 《周礼》。注:“谓一百里以外三等采地之中。”-体国经野。 、 柳宗元《捕蛇者说》-永州之野产异蛇。 、 《后汉书·列女传》-捐金于野。 、 《乐府诗集·杂歌谣辞·敕勒歌》-野茫茫。 、 明·魏禧《大铁椎传》-光照旷野。
【组词】
野外、 野生;野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