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21:28:2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21:28:29
池畔:字面意思是指池塘或水池的边缘。基本含义是指围绕水池的区域,通常是人们休闲、观赏或活动的场所。
池畔一词源于汉语,由“池”和“畔”两个字组成。在古代汉语中,“池”指水池,“畔”指边缘或旁边。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的用法和含义基本保持稳定。
在**文化中,池畔常与园林、庭院等传统建筑元素联系在一起,象征着宁静、和谐与自然之美。在社会背景中,池畔也是人们休闲娱乐的场所,反映了人们对自然环境的向往和追求。
池畔带给人的情感反应通常是宁静、放松和愉悦。联想可能包括清澈的水面、绿意盎然的植被、以及悠闲的午后时光。
在个人生活中,池畔可能是家庭后院的一个小水池边,是家人聚会、放松的地方。也可能是在公园或度假村中,与朋友共度美好时光的场所。
诗歌: 池畔的风,轻拂着柳枝, 水面上,倒映着月光的诗。 静谧的夜,星辰闪烁, 心中的梦,随波逐流。
视觉:想象一幅画面,池畔的柳树轻拂水面,月光洒在水面上,形成一片银白的光辉。 听觉:想象夜晚池畔的蛙鸣声,或是微风吹过柳树的沙沙声。
在英语中,类似的词汇可能是“pondside”或“poolside”,用法和含义与“池畔”相似,但在不同文化中可能带有不同的情感和联想。
池畔这个词在语言学和表达中具有丰富的内涵和情感价值。它不仅描述了一个具体的地点,还承载了人们对自然、宁静和美好生活的向往。通过深入学和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个词,丰富我们的语言表达。
1.
【池】
(形声。从水,也声。本义:水停积处)。
水塘。
【引证】
《广韵》-池,停水曰池。 、 《中文大辞典》-穿地畜水,圆者曰池,方者曰塘。 、 《诗·大雅·召》-池之竭矣。 、 《诗·小雅·无羊》-或饮于池。 、 《礼记·月令》。注::穿地通水曰池。”-毋漉陂池。 、 《周礼·雍氏》。注:“谓陂障之水道也。”-掌沟渎浍池之禁。 、 《国语·周语》-囿有林池。 、 晋·陶渊明《桃花源记》-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 唐·贾岛《题李凝幽居》-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组词】
游泳池;池苑、 池阁
2.
【畔】
(形声。从田,半声。本义:田界)。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玉裁注:“田界者,田之竟处也。”按,一户百亩,百亩有界。-畔,田界也。 、 《左传》-如农之有畔。 、 《国语·周语》-修其疆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