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2:49:0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2:49:06
词汇“崖溜”在中文中并不常见,它可能是一个较为生僻或地方性的词汇。根据字面意思,“崖”指的是陡峭的山崖,而“溜”通常有滑动、滑行的意思。结合起来,“崖溜”可能指的是在山崖上滑行的行为或现象。
由于“崖溜”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其词源和演变可能不太明确。它可能是由“崖”和“溜”两个常用词汇组合而成的新词。
在特定的地理环境中,如山区,人们可能更熟悉“崖溜”这个词汇,因为它与他们的日常生活或工作密切相关。
由于“崖溜”不是一个常用词汇,个人应用可能较少。但在特定的户外活动或地质研究中,可能会遇到相关的经历或故事。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崖溜”来描绘一种惊险的场景:
风在崖边呼啸, 我在崖溜中寻找生命的轨迹。
在不同语言或文化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的词汇,但类似的自然现象或活动会有相应的描述词汇。
“崖溜”是一个较为生僻的词汇,主要用于描述在山崖上的滑行或滑动。它在特定的语境和背景下可能会有更丰富的含义和应用。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增加语言的多样性和深度。
1.
【崖】
(形声。从山,厓(yá)声。本义:岸;水边)。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崖,高边也。 、 《说文句读》-崖,岸。高边也。…此云高边,崖则水之边而峭高者也。 、 《荀子·劝学》-渊生珠而崖不枯。 、 《尔雅·释丘》。按:“厓之峻而高者,岸也,即岸也。”-望厓洒而高岸。 、 《左传·襄公二十八年》-伯有廷劳于黄崖。 、 《庄子·秋水》-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辨牛马。 、 《庄子·山水》-君其涉于江而浮于海,望之而不见其崖。 、 宋·沈括《梦溪笔谈》-穹崖巨谷。 、 明·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蹑履登崖。 、 《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石崖侧削。 、 《徐霞客游记》-四眺重崖,皆悬绝无径,而西崖尤为峻峭。
【组词】
崖谷、 崖口、 崖垠、 崖畔、 崖岭、 崖穴
2.
【溜】
(形声。从水,留声。本义:水名)。
古水名。又名“潭水”。
【引证】
《说文》-溜水出郁林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