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03:32:2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03:32:28
“举鼎绝膑”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举起鼎(古代的一种大型炊具)并折断膝盖骨。这个成语用来形容力量极大或比喻做事情极其困难,以至于几乎不可能完成。
“举鼎绝膑”最早见于《史记·项羽本纪》,描述项羽在宴会上举起大鼎的情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含义逐渐扩展,用来形容任何极其困难或需要极大力量的事情。
在**文化中,项羽是一个著名的历史人物,他的力量和勇气被广泛传颂。因此,“举鼎绝膑”这个成语也承载了对于英雄主义和超人力量的崇拜。
这个成语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敬畏和惊叹,因为它描绘了一种超越常人的力量和挑战。在表达中,它可以用来强调某项任务的艰巨性或某人的非凡能力。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在一个团队项目中使用这个成语来形容我们面临的巨大挑战,以此激励团队成员共同努力克服困难。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举鼎绝膑的英雄,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不朽的传说。”
视觉上,我联想到一个强壮的人物举起一个巨大的鼎,周围人群的惊叹表情。听觉上,可能是人群的欢呼声和鼎的沉重落地声。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moving mountains”或“Herculean task”,都用来形容极大的困难或需要巨大努力的任务。
“举鼎绝膑”这个成语不仅描绘了物理上的力量,也象征了面对巨大挑战时的勇气和决心。在语言学*和表达中,它是一个有力的工具,可以用来强调任务的艰巨性和个人的非凡能力。
1.
【举】
(形声。小篆字形,从手,舉(yǔ)声。本义:双手托物)。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举,对举也。 、 《广韵》-举,擎也。 、 《庄子·逍遥游》-其坚不能自举也。 、 《史记·项羽本纪》-举所佩玉玦。
【组词】
举桉、 举案
2.
【鼎】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的部分象鼎的左右耳及鼎腹,下面象鼎足。本义:古代烹煮用的器物)。
同本义 。盛行于商、周。用于煮盛物品,或置于宗庙作铭功记绩的礼器。统治者亦用作烹人的刑具。
【引证】
《说文》-鼎,三足两耳,和五味之宝器也。
【组词】
鼎峙、 鼎铉、 鼎鼐
3. 【絶】
4.
【膑】
特指古代一种剔掉膝盖骨的酷刑。
【引证】
《汉书·刑罚志》-髕罚之属五百。 、 《周礼·司刑》注-周改膑作刖。 、 《书·刑德》-放膑者,脱去人之膑也。 、 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孙子膑脚。
【组词】
膑辟、 膑脚、 膑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