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08:35:0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8:35:02
失踪:指人或物品突然或神秘地消失,不再出现在通常出现的地方,且无法找到或联系上。
“失踪”一词由“失”和“踪”组成,“失”表示失去,“踪”表示踪迹或行踪。在古代汉语中,“失踪”可能用“失迹”或“失影”来表达类似意思。随着语言的发展,“失踪”成为更常用的表达方式。
在某些文化中,“失踪”可能与神秘主义或超自然现象联系在一起,如古代传说中的失踪人物可能被认为是被神灵带走。在现代社会,失踪**可能引发公众关注,如儿童失踪案件常引起广泛的社会动员和媒体关注。
“失踪”一词常带有一种不安和焦虑的情感,因为它暗示了不确定性和潜在的危险。它可能让人联想到寻找、等待和担忧的情景。
个人经历中,可能遇到过朋友或家人暂时失联的情况,这种经历让人体会到“失踪”带来的紧张和不确定性。
在诗歌中,“失踪”可以用来表达一种渴望或逃避现实的情感:
在城市的喧嚣中,我渴望失踪, 像一只鸟,飞向无人的天空。
在不同语言中,“失踪”的表达方式各异,如英语中的“missing”或“disappeared”,法语中的“disparu”。这些词汇在各自文化中可能有不同的情感色彩和社会意义。
“失踪”是一个多功能的词汇,它在不同语境中承载着不同的情感和意义。了解和掌握这个词汇,有助于更准确地表达和理解复杂的情感和社会现象。在语言学*和表达中,它是一个重要的词汇,能够丰富我们的表达方式。
1.
【失】
(形声。从手,乙声。表示从手中丢失。小篆字形。本义:失掉;丢失)。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注:“在手而逸去为失。”-失,纵也。 、 《易·晋》-失得勿恤。 、 《礼记·礼运》。注:“犹去也。”-故人情不失。 、 《礼记·表记》。注:“失其容止之节也。”-君子不失足于人。 、 《周礼·师氏》。注:“失,失礼者也。”-掌国中失之事。 、 魏泰《东轩笔录》-塞翁失马,今未足悲。 、 《孟子·公孙丑下》-失道者寡助。 、 《资治通鉴》-累官故不失州郡也。 、 《孟子·告子上》-此之谓失其本心。
【组词】
失状、 失脱、 失国、 失鉴、 失瞻、 失翁马、 失民、 失本、 失正、 失名、 失合、 失偶、 失鹿、 失道、 失众、 失柄
2.
【踪】
(形声。从足,从(宗)声。本义:脚印,踪迹)。
同本义。
【引证】
李白《谒老君庙》-草合人踪断,尘浓鸟迹深。 、 柳宗元《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 宋·苏轼《石钟山记》-访其遗踪。 、 《聊斋志异·促织》-绝无踪响。 、 《广东军务记》-胆寒潜踪。
【组词】
踪尘、 踪绪、 踪响、 踪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