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3:15:4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3:15:46
词汇“下来”在汉语中通常用作动词短语,表示从高处移动到低处,或者从远处移动到近处。它也可以用来描述状态的变化,比如从活动状态转为静止状态,或者从某种情绪或状态中恢复过来。
“下来”作为一个动词短语,其词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汉语,其中“下”表示向下的动作,“来”表示接近或到达。随着语言的发展,“下来”的用法逐渐扩展,不仅限于物理空间的移动,还包括状态和情绪的变化。
在文化中,“下来”常常与平静、稳定的状态联系在一起,如“心情下来”表示情绪稳定,这与人追求和谐与平衡的价值观相吻合。
“下来”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通常是平静和放松,因为它常常与结束或完成某项任务相关联,给人一种事情告一段落的感觉。
在我个人的经历中,“下来”常常出现在我完成一项艰巨任务后,如“论文终于写下来了”,这种完成后的轻松感让我感到非常满足。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下来”:
夜幕下来,星辰闪烁, 心灵下来,思绪飘渺。
“下来”可以联想到一幅画面:夕阳缓缓下沉,鸟儿归巢,给人一种宁静和安详的感觉。听觉上,可以联想到夜晚的虫鸣,或者是雨滴落在屋顶的声音。
在英语中,“下来”可以对应为“come down”或“descend”,但“come down”更侧重于从高处移动到低处,而“descend”则更多用于正式或技术性的语境中。
通过对“下来”的深入学,我意识到这个词汇在汉语中的多功能性和灵活性。它不仅描述物理动作,还涉及情感和状态的变化。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下来”对于传达准确的意思至关重要。
1.
【下】
(指事。据甲骨文,上面部分表示位置的界限,下面部分表示在下的意思。本义:下面,位置在下)。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下,底也。 、 《诗·召南·殷其靁》-在南山之下。 、 《诗·豳风·七月》-十月蟋蟀入我床下。 、 《周礼·典同》。注:“谓钟形下大。”-下声肆。 、 《礼记·曲礼》-君臣上下。 、 《乐府诗集·杂歌谣辞·敕勒歌》-阴山下。 、 唐·柳宗元《三戒》-放之山下。 、 《资治通鉴·唐纪》-愬至城下。 、 《聊斋志异·狼三则》-奔倚其下。
【组词】
下元、 下溜头、 下江先生、 下眼相看、 下路人
2.
【来】
慰劳。
【引证】
《说文》-勑,劳也。从力,來声。字亦作俫。 、 《诗·郑风·女曰鸡鸣》。高亨注:“来,借为勑。”-知子之来之,杂佩以赠之。 、 《汉书·平当传》-劳俫有意者。 、 《孟子·滕文公上》-劳之来之,匡之直之,辅之翼之。 、 《诗·魏风·硕鼠》-莫我肯勑。 、 《韩非子·王道》-贤者勑其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