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9:13:4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9:13:41
“不相称”是一个形容词,用来描述两个或多个事物之间在大小、数量、质量、风格、价值等方面的不匹配或不协调。它强调的是事物之间的差异过大,以至于无法形成和谐的整体。
“不相称”由“不”和“相称”组成。“相称”源自古代汉语,意指事物之间相互匹配、协调。随着语言的发展,“不相称”逐渐被用来描述不匹配的状态。
在某些文化中,“不相称”可能被视为一种美学上的缺陷,强调事物应该保持和谐与一致。在社会交往中,不恰当的言行可能被认为是“不相称”的,影响个人形象。
“不相称”往往带有一种负面情感,让人感到不舒服或不自然。它可能让人联想到混乱、不专业或不恰当。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遇到过一次会议,某位演讲者的着装与会议的正式程度不相称,这影响了听众对他的第一印象。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不相称”来创造一种对比效果,增强诗歌的张力:
在这和谐的世界里,
一朵不相称的花,
独自绽放,
挑战着常规的束缚。
想象一幅画面中,一个现代风格的家具放置在一个古典风格的房间里,这种视觉上的“不相称”会立刻吸引观众的注意。在音乐中,突然的节奏变化或不和谐的音符也可以被视为“不相称”。
在英语中,“不相称”可以对应为“incongruous”或“inappropriate”,它们在不同语境中也有类似的使用方式和含义。
“不相称”是一个描述事物之间不匹配状态的词汇,它在文学、口语和专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了解和掌握这个词汇,有助于更准确地表达和理解事物之间的不协调性,提升语言表达的精确性和丰富性。
1.
【不】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引证】
《韩非子·喻老》-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 《战国策·赵策》-老妇不闻也。 、 唐·杜甫《兵车行》-被驱不异犬与鸡。 、 明·魏禧《大铁椎传》-后遂不复至。
【组词】
不会、 不大、 不一定、 不古、 不勾、 不才、 不才之事
2.
【相】
(会意。从目,从木。本义:察看;仔细看)。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相,省视也。 、 《尔雅》-相,视也。 、 《书·盘庚上》-相时憸民。 、 《书·召诰》-惟太保先周公相宅。 、 《礼记·月令》-善相丘陵。 、 《诗·鄘风·相鼠》-相鼠有皮,人而无仪。 、 《论衡·订鬼》-伯乐学相马,顾玩所见,无非马者。 、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不敢复相士。 、 、 《二刻拍案惊奇》-颠倒相来,到底只是一个盖儿。
【组词】
相尸、 相女配夫、 相脚头
3.
【称】
(称为“稱”的简化字) 测定物体轻重的器具,后作“秤”。
【引证】
《说文》-称,铨也。 、 《淮南子·时则》。注;“量器也。”-角斗称。
【组词】
过称
1. 【相称】 事物配合起来显得合适:这件衣服跟他的年龄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