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13:54:0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13:54:05
词汇“寺臣”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因此在进行深入学*和分析时,我们需要从历史和文化的角度来探讨。
“寺臣”一词的字面意思是指在古代寺庙中服务的官员或仆人。在古代,寺庙不仅是活动的场所,也是文化和教育的重要中心,因此“寺臣”可能包括了僧侣、学者、仆役等多种角色。
在古代文献中,“寺臣”可能出现在描述寺庙管理和运作的语境中。例如,在描述某个寺庙的历史或重要**时,可能会提到相关的“寺臣”。
同义词:僧侣、和尚、法师 反义词:无,因为“寺臣”不是一个常用词汇,难以找到直接的反义词。
“寺臣”一词的词源可能与古代的官制和制度有关。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可能逐渐被更具体的词汇如“僧侣”、“和尚”等所取代。
在古代,寺庙是文化和教育的重要场所,因此“寺臣”在社会文化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他们不仅是活动的参与者,也是文化和知识的传播者。
对于现代人来说,“寺臣”可能唤起对古代文化和**的敬畏感,以及对那些在寺庙中默默奉献的人的尊重。
由于“寺臣”不是一个常用词汇,个人在生活中可能很少有机会直接使用或遇到这个词汇。
在创作中,可以将“寺臣”作为一个历史背景中的角色,赋予其特定的性格和故事,以此来丰富作品的历史感和文化深度。
结合古代寺庙的图片和**音乐,可以更好地理解“寺臣”在古代社会中的角色和环境。
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词汇可能是指在场所服务的特定人员,如教中的“执事”或“牧师”。
通过对“寺臣”的学*和分析,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古代的和文化,以及这些词汇在历史演变中的变化。虽然“寺臣”在现代汉语中不常用,但它仍然是了解古代社会和文化的重要窗口。
1.
【寺】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寺,廷也,有法度者也。 、 《一切经音义》-寺,治也,官舍也。 、 《三苍 》-寺,官舍也。 、 《广雅》。按,朝中官曹所止理事之处。-寺,官也。 、 《汉书·何竝传》。注:“诸官曹之所,通呼为寺。”-令骑奴还至寺门。 、 《汉书·元帝纪》。注:“凡府廷所在,皆谓之寺。”-城郭官寺。 、 左思《吴都赋》-列寺七里。
【组词】
寺正、 寺舍、 寺库、 寺省、 寺曹、 寺署、 寺卿、 寺棘、 寺丞
佛教的庙宇。
【引证】
《广韵》-寺,汉西域白马驼经来,初止于鸿胪寺,遂取寺名,创置白马寺。 、 杜牧《江南春绝句》-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 《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五里,至汤寺,浴于汤池。 、 唐·白居易《钱塘湖春行》-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 清·方苞《左忠毅公逸事》-左忠毅公视学京畿,一日,风雪严寒,从数骑出,微行入古寺。
【组词】
寺宇、 寺刹、 寺主、 寺庵、 寺寝
2.
【臣】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一只竖立的眼睛形。人在低头时,眼睛即处于竖立的位置,字形正表示了俯首屈从之意。本义:男性奴隶)。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臣,事君者也。象屈服之形。 、 《礼记·礼运》-仕于公曰臣。 、 《国语·晋语》-事君不贰是谓臣。 、 《左传·成公二年》-臣治烦去惑者也。 、 《书·费誓》。郑注:“臣妾,厮役之属也。”-臣妾逋逃。 、 《礼记·少仪》。注:“谓囚俘。”-臣则左之。 、 《韩非子·五蠹》-虽臣虏之劳不苦于此矣。
【组词】
臣妾、 臣役、 臣御、 臣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