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13:22:1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13:22:17
没收:指国家依法将个人或组织的财产无偿收归国有的行为。这种行为通常是作为一种惩罚措施,或者是在特定情况下为了公共利益而采取的措施。
没收一词源于古代汉语,最初指的是官方对违法者的财产进行收缴。随着法律体系的发展,没收的定义和应用范围逐渐明确和扩大。
在不同的文化和法律体系中,没收的实施和接受程度各不相同。在一些国家,没收被视为维护社会秩序和正义的重要手段;而在其他国家,则可能被视为对个人权利的侵犯。
没收一词往往带有负面情感,因为它涉及到财产的丧失和权利的剥夺。这种联想可能引发对不公、惩罚和损失的感受。
在个人经历中,没收可能与法律教育、财产管理或社会**相关。例如,了解没收的法律条款可以帮助个人更好地保护自己的财产。
在诗歌中,没收可以被用来象征失去或转变:
“如同夜幕没收了白昼的光, 岁月无声没收了青春的狂。”
没收可能让人联想到法庭的场景、警察的行动或财产被搬走的画面。听觉上,可能与法律宣判的声音或财产被移动的噪音相关。
在不同语言中,没收的对应词汇可能有所不同,但其核心意义——财产的无偿转移——是普遍存在的。例如,英语中的“confiscate”和法语中的“confisquer”都表达了类似的概念。
没收是一个涉及法律、经济和社会正义的复杂词汇。了解其定义、用法和影响,对于法律意识和个人财产保护都是重要的。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掌握这类词汇有助于更准确地理解和描述社会现象。
1.
【没】
(会意 表示入水有所取。本义:沉没水中)。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没,沉也。 、 《庄子·列御寇》-其子没于渊。 、 《荀子·议兵》-若赴水火,入焉焦没耳。 、 《庄子·大宗师》-梦为鱼而没于渊。 、 《世说新语·自新》-或浮或没。 、 唐·白居易《钱塘湖春行》-浅草才能没马蹄。 、 清·邵长蘅《青门剩稿》-水不没顶。 、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没水而死。
【组词】
沉没、 淹没、 没胫、 没不煞、 没溺、 洪水没过了大坝;没漂、 没石
2.
【收】
(形声。从攴(pū),收(jiū)声)。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收,捕也。 、 《诗·大雅·瞻卬》。传:“拘收也。”-女反收之。 、 《汉书·李广苏建传》-单于壮其节,朝夕遣人候问武,而收系张胜。 、 《后汉书·张衡传》-一时收禽,上下肃然,称为政理。
【组词】
收领、 收系、 收付、 收考、 收夷、 收劾、 收案、 收掩、 收执、 收禁、 收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