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0:23:4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0:23:45
“信嘴胡说”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说话不经大脑,随意乱说,不负责任地发表言论。这个词汇通常用来形容那些说话没有根据、不考虑后果的人。
在文学作品中,“信嘴胡说”可能用来描绘一个角色的性格特点,如一个轻浮、不稳重的人物。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用于批评某人的言论不负责任。在专业领域,如法律或新闻学,这个词汇可能用来强调言论的准确性和责任感的重要性。
“信嘴胡说”这个词汇的词源较为模糊,但它反映了汉语中对于言论责任的一种传统观念。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个词汇的使用频率可能有所变化,但其基本含义保持不变。
在**文化中,言论被认为应该负责任,尤其是在公共场合。因此,“信嘴胡说”这个词汇在社会交往中常被用来提醒人们注意言论的影响。
这个词汇通常带有一种负面情感,让人联想到不负责任和轻率的行为。它可能会影响人们对说话者的信任和尊重。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会遇到一些人说话不经思考,这时我们可以用“信嘴胡说”来提醒他们注意自己的言论。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他的话语如风,信嘴胡说,不留痕迹。”
这个词汇可能让人联想到一个说话快速、不加思索的人,可能在视觉上联想到一个嘴巴快速张合的形象。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shooting from the hip”或“talking off the top of one's head”,都表达了类似的不经思考就说话的意思。
“信嘴胡说”这个词汇提醒我们在说话时要负责任,考虑后果。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这个词汇的含义和使用场景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掌握语言的恰当使用。
请不要~。
1.
【信】
(会意。从人,从言。人的言论应当是诚实的。本义:真心诚意)。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信,诚也。 、 《孟子》-有诸已之谓信。 、 《墨子经》-信,言合于意也。 、 《白虎通·情性》-信者,诚也。专一不移也。 、 《国语·晋语》-定身以行事谓之信。 、 《贾子道术》-期果言当谓之信。 、 《礼记·经解》-民不求其所欲而得之谓之信。 、 《诗·卫风·氓》-信誓旦旦。 、 《三国演义》-反贼无信!吾不幸误中汝奸计也! 、 《左传·庄公十年》-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信而见疑。 、 《世说新语·方正》-则是无信。
【组词】
信行、 信人
2.
【嘴】
(嘴,本作觜。嘴是后起的累增字。形声。从口,觜(zuǐ)声。本义:同“觜”。猫头鹰之类头上的毛角)。
同本义。
【引证】
《集韵》-觜,鸱旧头上角觜。或作嘴。
3.
【胡】
(形声。从肉,古声。本义:牛脖子下的垂肉)。
鸟兽颔下的垂肉或皮囊。
【引证】
《说文》。徐锴曰:“牛颔下垂皮也。”-胡,牛顄垂也。 、 《诗·豳风·狼跋》。传:“老狼有胡。”-狼跋其胡。 、 《汉书·郊祀志上》。师古曰:“胡,谓颈下垂肉也。”-有龙垂胡须下迎黄帝。
【组词】
胡髯朗、 胡皱、 胡袋
4.
【说】
古语的读法。 同: 悦
【引证】
《论语·学而》-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 《战国策·魏策》-秦王不说。 、 《韩非子·内诸说上》-宣王说之。 、 《韩非子·五蠹》-民说之,使王天下,号之曰燧人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