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7:42:3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7:42:38
囚徒:指被关押在监狱中的人,通常是因为被法律判定有罪或正在等待审判。
“囚徒”一词源于古汉语,最初指被囚禁的人。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含义逐渐固定为被法律判定有罪或正在等待审判的人。
在许多文化中,“囚徒”象征着罪恶、惩罚和救赎。在社会层面,囚徒的待遇和权利是衡量一个国家法治和人权状况的重要指标。
“囚徒”一词往往带有一种压抑和束缚的情感色彩,让人联想到铁窗、孤独和失去自由的痛苦。
在个人经历中,“囚徒”可能与观看有关监狱的影视作品或阅读相关书籍时的感受有关,如《肖申克的救赎》给人带来的希望与自由的启示。
在诗歌中,可以将“囚徒”比喻为内心深处的困惑或挣扎:
我的心是一座孤岛, 我是那岛上的囚徒, 望着无边的海洋, 渴望着自由的翅膀。
在不同语言中,“囚徒”的对应词汇如英语的“prisoner”、法语的“prisonnier”等,虽然具体用法和语境有所不同,但基本含义相似。
“囚徒”一词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和实际应用。它不仅指代被监禁的人,还常常被用来比喻那些受限于某种情况或内心束缚的个体。通过对“囚徒”这一词汇的深入学习,可以更好地理解其在不同语境中的应用,并在个人表达中灵活运用。
1.
【囚】
(会意。从人在囗(围)中。本义:拘禁、囚禁)。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囚,系也。 、 《尔雅》-囚,拘也。 、 《诗·鲁颂·泮水》-在泮献囚。 、 《史记·始皇纪》-斯率囚。 、 司马迁《报任安书》-韩非囚秦。 、 《韩非子·难四》-景公乃囚阳虎。 、 唐·李朝威《柳毅传》-泾水之囚之至矣。
【组词】
囚阱、 囚解、 被囚;囚奴、 囚拘、 囚桎
2.
【徒】
(形声。从辵(chuò),土声。本义:步行)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徒,步行也。 、 《诗·小雅·黍苗》-我徒我御。 、 《礼记·王制》-君子耆老不徒行。 、 《国语·吴语》-徒递来告。 、 《庄子·徐无鬼》-无徒骥于锱坛之宫。 、 《左传·襄公元年》-败其徒兵于洧上。 、 《论语·先进》-以吾从大夫之后,不可徒行也。 、 《易·贲》-贲其趾,舍车而徒。 、 顾炎武《复庵记》-自京师徒步入华山为黄冠。
【组词】
徒徙、 徒跣、 徒践、 徒杠、 徒负、 徒行
步兵,兵卒(周代盛行车战,车上的兵称“甲士”,车后跟着步行的兵叫“徒”)。
【引证】
《左传·昭公二十五年》-帅徒以往。
【组词】
徒骥、 徒兵,徒卒、 徒士、 徒甲、 徒卫、 徒侯、 徒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