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4:05:1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4:05:10
燃烧:指物质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产生光和热的过程。这个过程通常伴随着火焰的产生,是物质从固态、液态转变为气态并释放能量的现象。
“燃烧”一词源自古代汉语,其基本含义在历史演变中保持相对稳定,主要用于描述物质与氧气的化学反应过程。
在许多文化中,“燃烧”象征着变革、净化或重生。例如,在某些**仪式中,燃烧的火焰被视为神圣的象征。
“燃烧”常常引起强烈的情感反应,如恐惧(火灾)、激情(爱情)或敬畏(神圣的火焰)。它也常被用来形容强烈的情感或动力。
在日常生活中,“燃烧”可能与火灾安全知识相关,提醒我们在使用火源时要格外小心。
在诗歌中,“燃烧”可以用来形容内心的激情:
我的心,如燃烧的星辰, 在夜空中闪耀,不灭的光芒。
在不同语言中,“燃烧”的对应词汇可能有所不同,但其基本含义和象征意义通常相似。例如,英语中的“burn”和西班牙语中的“quemar”。
“燃烧”是一个多功能的词汇,不仅描述了一个基本的化学过程,还承载了丰富的情感和象征意义。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灵活运用“燃烧”这一词汇,可以增强表达的深度和多样性。
1.
【燃】
(形声。从火,然声。“然”有表意作用。本作“然”。“燃”是后起字。本义:燃烧)。
同本义。
【引证】
曹植《七步诗》-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组词】
燃藜图、 燃灰、 燃灼、 燃顶
2.
【烧】
(形声。从火,尧声。本义:使物着火)。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烧,爇也。 、 《礼记·内则》。注:“烧烟,于火中也。”-雏烧。 、 《管子·轻重甲》。注:“猎而行火曰烧。”-齐之北泽烧火。 、 唐·白居易《卖炭翁》-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 《资治通鉴》-烧尽北船,延及岸上营落。
【组词】
干柴好烧;他把衣服烧了一个洞;烧葬、 烧丹炼汞、 烧糊了卷子、 烧埋钱、 烧冷灶、 烧利市、 烧琴煮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