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16:19:0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16:19:00
词汇“披怀”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可能是一个较为文雅或古风的词汇。以下是对该词汇的深入学*和分析:
“披怀”字面意思是指敞开心怀,毫无保留地表达自己的情感或想法。它通常用来形容一个人坦率、真诚地与人交流。
“披”字在古代汉语中有展开、打开的意思,“怀”指心怀、内心。组合起来,“披怀”即指打开心怀,坦露内心。这个词可能在古代文献中较为常见,但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较低。
在**传统文化中,坦诚和真诚被视为美德。因此,“披怀”这个词体现了这种文化价值观,强调在人际交往中应该真诚相待。
“披怀”这个词给人一种温暖和信任的感觉,它让人联想到开放和真诚的交流,有助于建立深厚的人际关系。
在日常生活中,我可能会在描述一个人非常真诚和坦率时使用这个词,例如在评价一个朋友的性格时。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月光下,他披怀诉说,星辰见证了他的真诚。”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个人在夜晚的星空下,敞开心扉与他人交流的场景。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柔和的风声和轻柔的对话声。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open up”或“be candid”,它们都表达了类似的坦率和真诚的含义。
“披怀”这个词虽然不常见,但它传达了一种重要的价值观——真诚和坦率。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和使用这样的词汇可以丰富我们的表达方式,并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不同的文化背景。
1.
【披】
(形声。从手,皮声。本义:引柩帛) 古夹具。即用在柩车两旁牵挽的帛。
【引证】
《说文》-披,从旁持曰披。 、 《礼记·檀弓》。注:“披,柩行夹引棺者。”-设披周也。 、 《周礼·司士》。注:“柩车行所以披持棺者,有纽以结之,谓之戴。”-执披。 、 《仪礼·士丧礼》-执披者旁四人。 、 《仪礼·既夕礼》-设披。
分开;裂开。
【引证】
《左传·成公十八年》。注:“犹分也。”-而披其地。 、 《左传·昭公五年》。注:“析也。”-又披其邑。 、 《史记·魏其安侯传》。正义:分析也。”-不折必披。 、 明·袁宏道《满井游记》-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
【组词】
竹竿披了;披磔、 披砍、 披榛
2.
【怀】
(形声。从心,褱声。本义:想念,怀念)。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怀,思念也。 、 《诗·周南·卷耳》-嗟我怀人。 、 、 《诗·召南·野有死麕》-有女怀人。 、 《楚辞·悲回风》-惟佳人之独怀兮。 、 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怀良辰以孤往。 、 《后汉书·列女传》-久行怀思。 、 唐·魏征《谏太宗十思疏》-而不怀仁。 、 范仲淹《岳阳楼记》-去国怀乡。(国,国都)
【组词】
怀土、 怀香、 怀慕、 怀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