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5:53:2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5:53:21
**复**:指对已学过的知识进行再次学,以加深理解和记忆,通常是为了准备考试或巩固知识。
**复**一词源于汉语,由“复”和“”组成。在古代汉语中,“复”有重复的意思,“”则指学。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的含义逐渐固定为对已学知识的再次学*。
在*教育体系中,复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尤其是在应试教育背景下,学生通常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复*以应对各种考试。
复往往与紧张、压力和努力联系在一起,因为它通常与考试准备相关。然而,它也可以带来成就感和自信,特别是当通过复取得好成绩时。
在我的学生时代,复是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每到期末考试,我都会制定详细的复计划,确保每个科目都能得到充分的复*。
在诗歌中,复*可以被用来比喻人生的循环和重复:
岁月如梭,复*着旧日的诗篇, 每一行字,都是时间的注脚。
复可能让人联想到图书馆中安静的阅读角落,或是深夜里台灯下专注的身影。音乐方面,轻柔的古典音乐可能会与复时的专注氛围相联系。
在英语中,“review”一词与“复”相对应,但其含义更广泛,包括审查、回顾等。在不同的文化中,复的重要性可能有所不同,但普遍认为它是学*过程中的关键环节。
复是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不仅帮助巩固知识,还能提高理解和应用能力。在个人语言学和表达中,复有助于深化对词汇和语法结构的理解,从而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1.
【复】
(形声。小篆字形,下面的意符“攵”,是甲骨文“止”字的变形,表示与脚或行走有关。上面是声符“畐”(fú)的省形,有“腹满”义,在字中亦兼有表义作用。后来繁化,加义符“彳”(chì),表示行走,现在又简化为“复”。本义:返回,回来)。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復,往来也。 、 《易·复》-反复其道。 、 《诗·豳风·九罭》-公归不复。 、 《仪礼·大射仪》-扬触捆復。 、 《易·泰》-无往不復。 、 《书·舜典》-卒乃復。 、 南朝梁《与陈伯之书》-不远而复,先典攸高。 、 《史记·魏公子列传》-数请之,朱亥故不复谢。 、 《公羊传·襄公三十年》-死者不可復生。 、 《书·大传》-旦復旦兮。 、 《论语》-言不可復也。
【组词】
复还
2.
【习】
(会意。从羽 。从羽,与鸟飞有关。本义:小鸟反复地试飞)。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習,数飞也。 、 《礼记·月令》-鹰乃学习。 、 晋·左思《咏史》-习习笼中鸟,举翮触四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