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6:16:0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6:16:06
词汇“决骤”并不是一个常见的汉语词汇,经过查询,它似乎没有明确的标准定义和广泛的使用记录。因此,我将从这个词汇最契合的角度进行分析,即通过字面意思和可能的语境来探讨其含义。
“决骤”从字面上看,可以拆分为“决”和“骤”两个字。
结合起来,“决骤”可能指的是迅速做出决定或采取行动。
由于“决骤”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并不广泛。如果存在使用,可能是在文学作品中,用来形容某人迅速且果断地做出决策。
由于“决骤”不是一个标准词汇,以下例句是假设性的:
由于“决骤”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其词源和历史演变不详。
在特定的文化或社会背景中,如果“决骤”被使用,它可能被用来形容那些在关键时刻能够迅速做出决策的人物,这种特质在许多文化中都被视为领导力的体现。
对于我个人而言,“决骤”可能带来一种紧迫感和果断的印象,联想到在压力下仍能保持冷静并迅速行动的情景。
在日常生活中,我可能不会遇到与“决骤”相关的经历或故事,因为它不是一个常用词汇。
在诗歌或故事中,可以使用“决骤”来形容主角在关键时刻的行动,例如:
结合视觉和听觉,可以想象一个场景:一个人在紧急情况下迅速做出决策,伴随着紧张的音乐和快速的动作画面。
由于“决骤”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不同语言或文化中的对应词汇及其使用情况不详。
通过对“决骤”的分析,我认识到这是一个不常见的词汇,其含义可能与迅速、果断的决策相关。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丰富地表达特定的情感和场景,尽管在实际使用中可能并不常见。
1.
【决】
(形声。从水,夬(guài)声。本义:疏通水道,使水流出去)。
同本义。
【引证】
《史记·河渠书》-自河决瓠子后,二十余岁,岁因以数不登。 、 《左传·襄公三十一年》-大决所犯,伤人必多。 、 《说文》-决,行流也。 、 《说文通训定声》-人导之而行曰决,水不循道而自行亦曰决。 、 《书·益稷》-予决九川,距四海。 、 《孟子》-决之东方而东流。 、 《汉书·沟洫志》-治水有决河深川。 、 《韩非子·初见秦》-决水而灌之。 、 《史记·秦始皇纪赞》-河决不可复壅,鱼烂不可复全。 、 《韩非子·五蠹》-鲧禹决渎。 、 、
【组词】
决江、 决汩、 决子军、 决泄
2.
【骤】
(形声。从马,聚声。本义:马奔驰)。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骤,马疾步也。 、 《周礼·大司马》-车骤徒趋。 、 《楚辞·招魂》。注:“走也。”-步及骤处兮。 、 《礼记·曲礼》-车驱而驺(骤)。 、 《诗·小雅·四牡》-驾彼四骆,载骤骎骎。
【组词】
骤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