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6:58:4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6:58:47
案酒 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指在宴席上用来配酒的小菜或点心。它通常指的是一些简单、易于食用的食物,用来增进饮酒的乐趣,也可以帮助缓解酒精的刺激。
在文学作品中,案酒 可能会被用来描绘宴会的场景,增加氛围的描述。在口语中,这个词可能不太常用,但在描述传统宴会或酒席时,仍会被提及。在专业领域,如餐饮业或文化研究中,案酒 可能被用来讨论饮食文化或宴会礼仪。
案酒 这个词源于古代汉语,其中的“案”指的是桌子或摆放食物的地方,“酒”则指酒水。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的含义基本保持不变,但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有所下降。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宴席上的案酒不仅仅是食物,它还承载着礼仪和文化交流的功能。通过案酒的选择和摆放,可以体现出主人的品味和对客人的尊重。
案酒 这个词可能会让人联想到温馨的家庭聚会或是正式的社交场合,带来一种温馨和雅致的情感体验。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在家庭聚会上准备过案酒,如花生、瓜子等,这些小食不仅增添了聚会的乐趣,也让我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
在创作一首诗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月下花前案酒香,轻谈浅笑夜未央。”
想象一幅画面:一桌精致的案酒摆放在古色古香的木桌上,周围是轻柔的古典音乐,这样的场景会给人一种宁静而优雅的感觉。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 concept 可能是“appetizers”或“hors d'oeuvres”,它们在宴会开始前提供,用来刺激食欲,与中国的案酒有相似的功能。
案酒 这个词虽然不常在现代口语中使用,但它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了解和使用这个词,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中国的饮食文化和社交礼仪。
1.
【案】
(形声。从木,安声。本义:木制的盛食物的矮脚托盘)。
同本义。
【引证】
《史记·田叔列传》-赵王张敖自持案进食。 、 《后汉书·梁鸿传》-妻为具食,不敢于鸿前仰视,举案齐眉。 、 南朝宋·鲍照《拟行路难》-对案不能食,拔剑击柱长叹息。
【组词】
捧案;案杯
2.
【酒】
(会意。从水,从酉(yǒu)。“酉”本义就是酒。“酉”亦兼表字音。本义:用高粱、大麦、米、葡萄或其他水果发酵制成的饮料)。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酒,就也。所以就人性之善恶。 、 《礼记·曲礼》-酒曰清酌。 、 《礼记·乐记》-酒食者,所以令欢也。 、 《礼记·射义》-酒者所以养老也,所以养病也。 、 《汉书·食货志》-酒,百乐之长。又,酒者,天下之美禄。 、 《论语·子罕》-不为酒困。
【组词】
酒肆、 酒水、 酒生、 酒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