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8:17:0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8:17:01
尘垢粃糠 是一个汉语成语,由四个字组成:尘、垢、粃、糠。字面意思分别是:尘土、污垢、不饱满的谷粒、谷壳。基本含义是指微不足道、无价值的东西,常用来比喻琐碎、无用的事物或人。
在文学作品中,尘垢粃糠 常用来形容那些被忽视或不值得重视的事物,如在古典诗词中用来比喻世间的虚幻和无常。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能不太常用,但在某些特定的语境下,如讨论清理或整理时,可能会提及。在专业领域,如农业或环境科学中,粃糠 可能指代实际的农业副产品。
尘垢粃糠 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直接,每个字都有其明确的意义,组合起来形成了一个比喻性的表达。在古代文献中,这个成语就已经出现,用以形容那些不重要或无价值的事物。
在传统文化中,尘垢粃糠** 常与道家的思想相联系,强调世间万物的相对价值和虚幻性。在社会背景中,这个成语可能被用来批评那些只注重表面而不重视实质的行为。
这个成语给人以消极的情感反应,联想到的是无用、被忽视或被抛弃的事物。它可能引发对生活中不重要细节的反思,以及对真正价值的追求。
在日常生活中,我可能会在清理旧物或整理资料时使用这个成语,来形容那些被淘汰或不再需要的东西。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岁月如梭,尘垢粃糠皆成空,
唯有心中那份真,历久弥新不曾改。
视觉上,尘垢粃糠 可能让人联想到堆积的灰尘、废弃的物品或荒废的场景。听觉上,可能联想到风吹过空旷地方的声音,或是旧物被移动时的沙沙声。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 "trifles" 或 "worthless things",但这些表达没有尘垢粃糠 这样的文化深度和历史背景。
尘垢粃糠 这个成语虽然描述的是无价值的事物,但它提醒我们在生活中区分重要与不重要,追求真正的价值和意义。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和正确使用这样的成语可以丰富我们的表达方式,增强语言的文化内涵。
是其尘垢粃糠,将犹陶铸尧舜者也。
我有生以来的~,早已被全盘洗掉。
1.
【尘】
(会意。《说文》从三“鹿”,从“土”,表示鹿群行扬起尘土的意思。楷书简去重迭的部分,只保留一个“鹿”。现行简化字“尘”,也是一个从“小”从“土”的会意字。本义:尘土)。
同本义。
【引证】
《左传·昭公三年》。注:“土也。”-湫隘嚣尘。 、 《庄子·逍遥游》-尘埃也。 、 《庄子·齐物论》-而游于尘垢之外。 、 《楚辞·招魂》-朱尘筵些。 、 唐·白居易《卖炭翁》-满面尘灰烟火色。 、 唐·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
【组词】
浮尘;降尘;灰尘、 一尘不染;尘封、 尘涓、 尘芥、 尘沙
2.
【垢】
(形声。从土,后声。本义:污秽,尘土一类的脏东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垢,浊也。 、 《庄子·大宗师》-茫然彷徨乎尘垢之外。 、 《韩非子·大体》-不吹毛而求小疵,不洗垢而察难知。 、 韩愈《进学解》-爬罗剔块,刮垢磨光。 、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
【组词】
积垢;尘垢;泥垢;牙垢;污垢;耳垢
3. 【粃】
4.
【糠】
(形声。从米,康声。本义:从稻、麦等谷皮上脱下的皮、壳)。
本作“穅”,“康”。谷的外壳。
【引证】
《墨子·公输》-邻有糠槽而欲窃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