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16:37:1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6:37:18
“忮辩”是一个汉语词汇,由“忮”和“辩”两个字组成。其中,“忮”意为嫉妒、忌恨,“辩”意为辩论、争辩。因此,“忮辩”字面意思是指因嫉妒或忌恨而进行的辩论或争辩。
在文学作品中,“忮辩”常用来描述人物因嫉妒或忌恨而展开的激烈辩论,这种辩论往往带有负面情绪和攻击性。在口语中,这个词可能不太常用,但在某些专业领域,如心理学或社会学,可能会用来分析人际关系中的嫉妒和争辩现象。
“忮”字最早见于《说文解字》,意为嫉妒。“辩”字则有辩论、争辩之意。两者结合形成的“忮辩”一词,可能在古代文献中较少见,更多是在现代汉语中被使用。
在某些文化中,嫉妒和争辩被视为负面行为,因此“忮辩”这个词带有贬义色彩。在社会交往中,避免忮辩被认为是维护良好人际关系的重要原则。
“忮辩”这个词给人一种负面、紧张的情感反应。它让人联想到争吵、不和谐的场景,影响人们对人际关系的看法和表达方式。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尽量避免因嫉妒而引发的忮辩,保持理性和客观,以促进和谐的人际关系。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月下花前,忮辩声声,嫉妒之心,何日能平?”
想象两个人在激烈争吵的画面,声音尖锐刺耳,这就是“忮辩”带来的视觉和听觉联想。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jealous debate”或“spiteful argument”,但“忮辩”这个词在中文中更具体地表达了因嫉妒而引发的辩论。
“忮辩”这个词提醒我们在交流中应保持理性和公正,避免因嫉妒而引发的负面情绪和行为。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理解并正确使用这类词汇有助于提升沟通的质量和效果。
1.
【忮】
强悍,凶狠。
【引证】
《说文》-忮,很也。从心,支声。 、 《一切经音义》引《说文》-忮,恨也。 、 《资治通鉴》-长安险固,风俗豪忮。
【组词】
忮毒、 忮横、 忮狠、 忮恶
嫉妒;忌恨。
【引证】
《诗·邶风·雄雉》-不忮不求,何用不臧? 、 《诗·大雅·瞻卬》-鞫人忮忒。 、 《庄子·齐物论》-大勇不忮。
【组词】
忮刻、 忮嫉、 忮忌、 忮忍、 忮悍、 忮害、 忮心
2.
【辩】
(形声。从言,辡(biǎn)声。本义:辩论,申辩)。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辩,治也。 、 《周礼·乡士》-辩其狱讼。 、 《礼记·曲礼》-分争辩讼。 、 《韩非子·八经》-辩者言之信。 、 《书·酒诰》-勿辩乃司。 、 《列子·汤问》-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 、 明·马中锡《中山狼传》-狼亦巧辩不已以求胜。
【组词】
辩证;辩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