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08:25:0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8:25:05
词汇“[干叩]”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也不是一个标准的词汇。因此,我将基于这个词汇的构成部分“干”和“叩”来进行分析。
由于“干叩”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可能在特定的文学作品或方言中出现,表示某种特定的动作或状态。例如,在某些方言中,“干叩”可能指敲打干燥的物体。
由于“干叩”不是一个标准词汇,很难找到实际的例句。如果强行构造,可能是:
在传统文化中,“干”和“叩”都有其特定的象征意义。例如,“干”可能与勤劳、干燥的环境相关,而“叩”则与礼貌、尊敬相关。
由于“干叩”不是一个常用词汇,个人经历中可能很少遇到相关的情境。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干叩”的词汇,但类似的动作或概念可能存在。
“干叩”作为一个非标准词汇,其使用和理解需要特定的语境和文化背景。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了解词汇的构成和可能的含义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语言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1.
【干】
(形声。从木,倝(gàn)声。本义:筑墙板。筑土墙时两边所用的木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字亦俗作幹。按,植于两边者曰榦,植于两端者曰楨。散文则亦通称也。古筑墙先度其广,轮乃树楨,榦,继施横板于两边,榦内以绳束榦,实土筑之。一板竣则层累而上,五板为堵。-榦,筑墙端木也。 、 《左传·宣公十一年》-平板榦,称畚筑。 、 《三国志·陆凯传》-姚信、楼玄,…皆社稷之桢干,国家之良辅。
【组词】
榦楨
2.
【叩】
(《说文》无“叩”字,只有“敂”字。《说文》:“敂,击也。从攴,句声。读若扣。”从“攴”(pū),表示与击打有关。本义:击,敲打)。
同本义。
【引证】
《列子·汤问》-叩石垦壤。 、 《周礼·地官·司关》-凡四方之宾客,敂关则为之告。 、 《荀子·法行》-扣之,其声清扬而远闻。 、 《论语·宪问》-以杖叩其胫。 、 《淮南子·说林》-眾者叩舟。 、 马中锡《中山狼传》-以杖叩狼。 、 明·归有光《项脊轩志》-娘以指叩门扉。
【组词】
叩胫、 叩门扉、 叩心、 叩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