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7:42:2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7:42:25
“久闻大名”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长时间以来就听说了某人的名声。基本含义是表达对某人名声的尊重和认可,通常用于初次见面或书信往来时,表示对对方的敬意。
“久闻大名”这个成语源自古代汉语,其使用可以追溯到唐宋时期。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用法和意义基本保持不变,但在现代汉语中,其使用频率可能有所下降,更多地出现在正式或文学性的语境中。
在**传统文化中,尊重他人是一种重要的社会礼仪。因此,“久闻大名”这个成语体现了这种尊重和礼貌的文化传统。在现代社会,尽管这种表达方式可能不如以前常见,但它仍然被视为一种礼貌和尊重的表达。
这个成语给人以正式、尊重和礼貌的情感反应。它让人联想到一种正式的社交场合,以及对他人成就的认可和尊重。
在个人生活中,我曾在一次学术会议上使用“久闻大名”来向一位知名学者表示敬意。这种表达方式帮助我建立了良好的第一印象,并促进了后续的交流。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久闻大名如雷贯耳,今日一见,方知人间有此才。”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位学者在学术会议上被介绍给另一位知名学者,周围是书架和学术海报,营造出一种学术氛围。结合音乐,可以选择一段古典音乐,如巴赫的作品,来增强这种正式和尊重的氛围。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I've heard so much about you”或“Your reputation precedes you”,这些表达也传达了对某人名声的尊重和认可。
“久闻大名”这个成语在汉语中是一个非常有用的表达,它不仅传达了对他人名声的尊重,还体现了中华文化中的礼貌和尊重的传统。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正确使用这个成语可以增强交流的正式性和尊重感。
~,今日见面,果然名不虚传。
1.
【久】
灸灼。“灸”的古字。
【引证】
《睡虎地秦墓竹简》-其腹有久故瘢二所。 、 《说文》-久,以后灸之,象人两胫后有距也。 、 《仪礼·既夕礼》。注:“当为灸。”-皆木桁,久之。
支撑。
【引证】
《周礼·庐人》。注:“犹柱也。今本以灸为之。”-久诸墙以观其桡也。
2.
【闻】
(形声。从耳,门声。本义:听到)。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闻,知声也。 、 《墨子经上》-闻耳之聪也。 、 《礼记·大学》-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 屈原《九歌·湘夫人》-闻佳人兮召予。 、 《史记·项羽本纪》-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 、 《后汉书·列女传》-妾闻志士不饮盗泉之水。 、 《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闻屏障中。 、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
【组词】
闻声不食、 闻所不闻、 闻风响应、 闻雷失箸、 闻鸡起舞
3.
【大】
“大夫”、“大王”。
世代。 同: 代
【引证】
《敦煌变文集·李陵变文》-陵家历大为军将,世世从军为国征。
4.
【名】
(会意。甲骨文字形。从口夕。本义:自己报出姓名;起名字)。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名,自命也。 、 《礼记·祭法》-黄帝正名百物。 、 《孟子》-名之曰幽厉。 、 《庄子·天运》-名公器也。 、 《乐府诗集》-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 、 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 宋·欧阳修《醉翁亭记》-名之者谁。 、 《聊斋志异·促织》-自名“蟹壳青”。
【组词】
名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