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6:26:0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6:26:06
生育率是指在一定时期内(通常是一年),每千名育龄妇女所生育的婴儿数。它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增长速度的重要指标,也是评估人口结构和未来发展趋势的关键数据。
细微差别:生育率特指育龄妇女的生育情况,而出生率则更广泛地指所有婴儿的出生情况。死亡率则是与生育率相对的概念,指在一定时期内死亡的人数。
生育率一词源于人口学领域,随着人口统计学的发展而逐渐被广泛使用。在早期,人们更多关注的是出生率和死亡率,但随着社会的发展,生育率作为一个更精细的指标被提出,以更好地反映人口结构的变化。
在不同的文化和社会背景下,生育率的意义和影响各不相同。在一些传统文化中,高生育率被视为家族繁荣的象征,而在现代社会,随着教育水平的提高和女性地位的提升,生育率普遍下降,人们更倾向于追求生活质量而非数量。
生育率这一词汇可能引发人们对人口增长、资源分配、环境保护等问题的深思。它既可能带来对未来充满希望的联想,也可能引发对人口过剩、社会负担等问题的担忧。
在个人生活中,生育率可能与家庭计划、职业规划等紧密相关。例如,一个年轻夫妇可能会考虑当前的生育率趋势和自己的生活状况来决定何时生育。
在诗歌中,生育率可以被用来象征生命的循环和自然的节奏:
春风拂过大地, 生育率悄然攀升, 新生命在母亲的怀抱中, 编织着未来的希望。
生育率可能让人联想到婴儿的啼哭声、家庭的欢笑声,或是人口统计图表的线条变化。视觉上,可能会想到婴儿的照片、家庭的合影或是人口增长的图表。
在不同文化中,生育率的概念和重视程度各异。例如,在一些非洲国家,高生育率被视为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障碍,而在一些欧洲国家,低生育率则导致人口老龄化和劳动力短缺。
生育率作为一个重要的人口统计指标,不仅反映了人口的动态变化,也影响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政策的制定。通过对生育率的学和分析,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人口问题,为个人决策和社会发展提供参考。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掌握生育率这一词汇的用法和意义,有助于我们更准确地理解和讨论相关话题。
1.
【生】
(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是初生的草木,下面是地面或土壤。“生”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草木从土里生长出来;滋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生,进也。象草木生出土上。 、 《广雅》-生,出也。 、 《广韵》-生,生长也。 、 刘巘《易义》-自无出有曰生。 、 《易·系辞》-天地之大德曰生。 、 《左传·昭公二十五年》-生好物也。 、 《荀子·王制》-草木有生而无知。 、 《诗·唐风·有杕之杜》-生于道左。 、 《诗·小雅·信南山》-生我百谷。 、 徐光启《甘薯疏序》-种之,生且蕃。 、 清·姚鼐《登泰山记》-多杂树,多松,生石罅,皆平顶。
【组词】
生盛、 生化、 生骨、 生落、 生遂、 生荣、 生处、 生肌、 生条
2.
【育】
(会意。甲骨文字形,象妇女生孩子。上为“母”及头上的装饰,下为倒着的“子”。)。
同本义。
【引证】
《广雅》-育,生也。 、 《书·盘庚》-无遗育。 、 《国语·晋语》-至如今不育。 、 《国语·周语》-子孙蕃育之谓也。 、 《易·渐》-妇孕不育,失其道也。
【组词】
节育、 育孕、 生儿育女
3.
【率】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捕鸟的丝网。本义:捕鸟的丝网)。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象丝网上下其竿柄也。-率,捕鸟毕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