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09:44:4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09:44:49
“傲睨得志”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一个人因为骄傲自大而显得得意洋洋,目中无人。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那些因为一时的成功或优势而变得自满和轻视他人的人。
“傲睨得志”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模糊,但它反映了中华文化中对谦逊美德的重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使用逐渐固定,成为描述特定性格特征的常用表达。
在**传统文化中,谦逊被视为一种美德。因此,“傲睨得志”这个成语在社会交往中常被用来提醒人们保持谦逊,避免因一时的成功而变得自大。
这个成语给我的情感反应是负面的,它让我联想到那些因为短暂的成功而失去自我反省能力的人。这种态度可能会导致人际关系的破裂和长期的失败。
在我的职业生涯中,我曾遇到过一位同事因为短期内的业绩突出而变得傲睨得志,最终因为忽视团队合作而导致项目失败。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傲睨得志心自狂,不知秋来叶落黄。”
视觉上,我可能会联想到一个站在高处俯视众人的人,脸上带着得意的笑容。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轻蔑的笑声或不屑一顾的语气。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cocky”或“smug”,它们也传达了自满和轻视他人的意味。
“傲睨得志”这个成语提醒我们在成功时保持谦逊,尊重他人。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这个成语有助于我更准确地表达对他人的评价和自我反省。
原来曹操自破马超回,傲睨得志,每日饮宴,无事少出,国政皆在相府商议。
1.
【傲】
(形声。从人,敖声。本义:骄傲;傲慢无理)。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傲,倨也。
2.
【睨】
(形声。从目,兒(ní)声。本义:斜视)。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睨,视也。 、 《左传·哀公十三年》-余与褐之父睨之。 、 《礼记·中庸》-睨而视之。 、 《庄子·山水》-虽羿逢蒙不能眄睨也。 、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如持其璧睨柱。 、 宋·欧阳修《归田录》-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
【组词】
睨注、 睨笑、 睨视
3.
【得】
绝对必要或应当去做。
【引证】
唐·杜甫《石壕吏》-犹得备晨炊。
【组词】
有错误就得批评;做得好就得表扬
4.
【志】
(形声。从心,士声。战国文字,从心之,之亦声。意为心愿所往。本义:志气,意愿:心之所向,未表露出来的长远而大的打算)。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志,意也。 、 《国语·晋语》-志,德义之府也。 、 《孟子》-夫志,气之帅也。 、 《毛诗序》-在心为志。 、 《春秋·说题辞》-思虑为志。 、 《荀子·解蔽》-志者,臧也。 、 《鬼谷子·阴府》-志者,欲之使也。 、 《书·舜典》-诗言志,歌永言。 、 《论语·学而》-父在观其志。 、 《史记·陈涉世家》-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 《后汉书·班超传》-小子安知壮士志哉! 、 宋·司马光《训俭示康》-又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 唐·韩愈《县斋有怀》-身将老寂寞,志欲死闲暇。
【组词】
志志诚诚、 志局、 志干、 志意、 志坚如钢;有志者事竟成;志分、 志虑、 志抱、 志尚、 志况、 志好、 志略、 志局、 志介、 志高气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