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20:13:4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20:13:48
斑马线:斑马线是一种道路标线,通常由一系列平行排列的白色条纹组成,形状类似斑马的条纹,用于指示行人过马路的安全区域。
斑马线一词源于其形状与斑马条纹的相似性。在20世纪初,随着汽车交通的发展,斑马线作为一种行人过街的安全措施被广泛采用。
斑马线在现代城市文化中象征着秩序和安全,是城市文明和交通规则的体现。在一些国家,不遵守斑马线的行人可能会受到罚款。
斑马线给人以秩序感和安全感,同时也可能让人联想到繁忙的城市生活和日常的交通规则。
在日常生活中,斑马线是每天都会接触到的交通设施,确保行人过马路的安全。
在诗歌中,斑马线可以被比喻为生活的节奏:
生活的节奏,如同斑马线, 黑白分明,秩序井然。 每一步,都踏在安全的线上, 向着未来,稳步前行。
斑马线的视觉形象是清晰的黑白条纹,给人以秩序感。在听觉上,过马路的提示音或交通信号的声音可能与斑马线相关联。
在不同国家,斑马线的形状和颜色可能有所不同,但其基本功能和象征意义是相似的。
斑马线作为交通设施的一部分,不仅提供了物理上的安全保障,也反映了社会对秩序和规则的重视。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斑马线这一词汇,有助于更好地沟通和理解交通规则及其文化意义。
1.
【斑】
(形声。本作“班”,从文,辡(biàn)声。本义:杂色的花纹或斑点)。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徐锴曰:“今作斑也。”-辬,驳文也。 、 《晋书·王献之传》-管中窥豹,时见一斑。 、 宋之问《晚泊湘江》-唯余望乡泪,更染竹成斑。
【组词】
汗斑;斑马;斑污、 雀斑;豹子的斑;油斑
2.
【马】
(象形。早期金文字形,象马眼、马鬃、马尾之形。“马”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家畜名)。
单蹄食草大型哺乳动物 。史前即为人类所驯化,用作驮畜、挽畜和乘骑;它和其他现存的马属和马科动物的区别是尾毛和鬃毛长,后腿飞节内下方有一块胼胝,还有一些非固定特征(如体型较大,蹄子较大,颈稍呈弓形,头小,耳短)。
【引证】
韩愈《马说》-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组词】
马伯乐、 马首、 马牌子、 马曹、 马圈、 马祭、 马绊、 马褐、 马祸、 马图
3.
【线】
(形声。从糸(mì),戔(jiān)声。本义:用棉麻丝毛等材料拈成的细缕)。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古文从糸,泉声。-线,缕也。 、 《公羊传·僖公四年》-中国不绝如线。 、 《红楼梦》-爱惜起东西来,连个线头儿都是好的。
【组词】
线儿提的、 毛线;丝线;缝纫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