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11:37:5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1:37:51
“烟飞星散”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烟雾飘散,星星消失。基本含义是指事物迅速消散或消失无踪,常用来形容景象的迅速变化或事物的突然消失。
“烟飞星散”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模糊,但它反映了古代**人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和描述。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含义和用法逐渐固定下来,成为描述迅速消散或消失的常用表达。
在文化中,烟和星常常被赋予象征意义。烟象征着短暂和无常,星则象征着遥远和神秘。因此,“烟飞星散”这个成语也反映了人对事物变化无常的深刻认识。
这个成语带有一种淡淡的哀愁和无奈,让人联想到美好事物的短暂和不可挽回。它提醒人们珍惜眼前,因为一切都有可能瞬间消失。
在我的生活中,有一次亲眼目睹了一场烟花表演,烟花绽放的瞬间美丽无比,但很快就烟飞星散,这让我深刻体会到了这个成语的含义。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夜空下,烟花绽放,瞬间烟飞星散,留下无尽的思念。”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烟花绽放后,烟雾飘散的画面。结合音乐,可以选择一首轻柔的钢琴曲,让人感受到烟飞星散的宁静和哀愁。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vanish into thin air”或“disappear without a trace”,它们都传达了事物突然消失的含义。
“烟飞星散”这个成语不仅描述了物理现象,也反映了人们对事物变化无常的深刻认识。它在文学和日常表达中都有广泛的应用,是一个富有情感色彩和象征意义的成语。通过对这个成语的学*,我更加理解了汉语的丰富性和深刻性。
1.
【烟】
(形声。从火,因声。本义:物质因燃烧而产生的气体)。
同本义。
【引证】
陆机《连珠》-火壮则煙微。 、 《后汉书·蔡邕传》-煙炎之毁熸。 、 李白《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 、 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烟焰迷漫。 、 明·刘基《卖柑者言》-烟扑口鼻。 、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烟炎张天。 、 清·邵长蘅《青门剩稿》-烟焰雾雨。 、 唐·杜牧《阿房宫赋》-烟斜雾横(互文,表烟雾斜横。斜 横:升腾缭绕)。
【组词】
烟火邻居、 烟扛扛、 烟爨、 烟蓬、 烟祀、 烟尘、 烟井、 烟火、 烟焰、 夕烟、 风烟、 油烟;炊烟
2.
【飞】
(象形。小篆字形,下面象展开的双翼,上面象鸟首。本义:鸟飞)。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飛,鸟翥也。象张翼之形。 、 《易·小过》-飞鸟遗之音。 、 《太玄·唐》。注:“飞肉,禽鸟也。”-明珠弹于飞肉。 、 唐·张志和《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 晋·陶渊明《归园田居》-鸟倦飞而知还。 、 吴均《与朱元思书》-鸢飞戾天者。
【组词】
飞凫、 飞翰、 飞鸿
3.
【星】
(象形。从晶,生声。晶象形。本义:星星)。
同本义 宇宙间发射或反射光的天体。
【引证】
《说文》。按,散文则统谓之星,对文则五纬为星,二十八宿为辰。-星,万物之精,上为列星。 、 《书·尧典》-日月星辰。 、 《书·洪范》。郑注:“星,五星也。”-四曰星辰。 、 《荀子》-列星随旋,日月递炤。(炤:照耀)
【组词】
星筹、 星霜、 星桥、 星布、 星列
4.
【散】
(本义:分散)。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散,杂肉也。 、 《后汉书·华陀传》-漆叶青黏散。谓药,石为屑杂和也。 、 《庄子·人间世》。注:“不在可用之数曰散木。”-散木也。 、 汉·贾谊《过秦论》-于是从散约败,争割地而赂秦。 、 宋·欧阳修《新五代史·伶官传·序》-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
【组词】
乌云散了;四散、 散盘、 散走、 散佚、 散没、 散众、 散亡、 散叛、 散流、 散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