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7:02:4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7:02:45
“渔翁得利”这个成语源自**古代的一个寓言故事,字面意思是渔夫在不经意间获得了利益。基本含义是指在两个或多个对立的势力争斗中,第三方因为他们的争斗而获得了意外的好处。
在文学中,这个成语常用来描述一种戏剧性的转折,其中一个不起眼的角色因为其他角色的冲突而获益。在口语中,人们可能用它来评论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巧合或意外收获。在专业领域,如经济学或政治学,它可能用来分析竞争中的非预期结果。
同义词:坐收渔利、坐享其成 反义词:自食其果、劳而无功
“渔翁得利”源自《战国策·齐策二》中的一个故事,讲述了一个渔夫在两个国家交战时,因为双方的争斗而捡到了战利品。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被广泛用于描述各种情境下的意外收获。
在文化中,这个成语强调了“无为而治”和“顺势而为”的智慧。它反映了人对于策略和时机把握的重视,以及对于意外之喜的接受态度。
这个成语给人一种惊喜和意外的感觉,它让人联想到生活中的偶然性和不可预测性。它也可能引发对于命运和机遇的思考。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见证过朋友因为两个同事的争执而获得了晋升的机会,这正是“渔翁得利”的典型例子。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风云变幻间,渔翁悄然得利,世事如棋,一步错,满盘皆输。”
想象一个平静的湖面,渔夫悠闲地垂钓,而远处传来战鼓声,这种对比可以很好地体现“渔翁得利”的意境。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to profit from the troubles of others”或“to benefit from a situation without doing anything”。
“渔翁得利”这个成语不仅丰富了我的语言表达,也让我更加意识到生活中的偶然性和机遇。它提醒我在面对复杂情况时,保持冷静和观察,可能会发现意想不到的机会。
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蘁其喙。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
郭沫若《屈原》第五幕:“后来他又骂他愚弄国王,愚弄南后,想离间齐国和楚国的邦交,好让秦国来~。”
1.
【渔】
(会意。从水,从鱼。小篆从二鱼。本义:捕鱼)。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渔,捕鱼也。 、 《礼记·月令》-命渔师伐蛟,命渔师始渔。 、 《诗·鲡传》-獭祭鱼然后渔。 、 《淮南子·说林》-渔者走渊。 、 《汉书·王莽传》-以渔采为业。 、 宋·欧阳修《醉翁亭记》-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
【组词】
渔樵、 渔采、 渔事、 渔弋、 渔泽、 渔矶、
2.
【翁】
(形声。从羽,公声。本义:鸟颈毛)。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翁,颈毛也。 、 唐·玄应《一切经音义》-鸟头上毛曰翁。翁,一身之最上。
3.
【得】
绝对必要或应当去做。
【引证】
唐·杜甫《石壕吏》-犹得备晨炊。
【组词】
有错误就得批评;做得好就得表扬
4.
【利】
(会意。从刀,从禾。表示以刀断禾的意思。本义:刀剑锋利,刀口快)。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利铦也。 、 《易·系辞》-其利断金。 、 《老子》-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 《荀子·劝学》-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 《孟子·公孙丑下》-兵革非不坚利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