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09:46:0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9:46:06
抛却 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抛弃、丢弃”,指的是有意地放弃或不再保留某物或某种情感。它强调的是一种主动的、有意识的行为,通常带有一定的决断性和彻底性。
“抛却”一词的词源较为古老,源自古代汉语,其演变过程中保持了基本的抛弃含义。在现代汉语中,其使用频率可能不如一些更为通俗的词汇,但在特定语境下仍具有其独特的表达效果。
在**文化中,“抛却”常常与“放下”、“超脱”等概念相联系,体现了一种追求精神自由和内心平静的哲学思想。在社会背景中,它可能与个人成长、心理调适等话题相关。
“抛却”一词给人以决绝、果断的情感反应,联想可能包括放下负担、解脱束缚等积极的心理状态。它鼓励人们勇敢地面对过去,迎接新的开始。
在个人生活中,我曾遇到需要抛却旧*惯以适应新环境的情境。例如,搬到新的城市生活时,我不得不抛却一些旧有的生活方式和社交圈子,这虽然起初有些困难,但最终带来了新的成长和机遇。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抛却”:
在晨曦的光辉中,我抛却了昨夜的梦,
迎接新的日出,心中充满了希望的歌。
视觉上,“抛却”可能让人联想到一个人站在海边,将手中的物品抛入大海的画面,象征着放下和释放。听觉上,可能是一首轻快的歌曲,旋律中传达出解脱和自由的感觉。
在英语中,“抛却”可以对应为“cast away”或“abandon”,但这些词汇在语境和情感色彩上可能有所不同。例如,“abandon”更常用于正式或负面的语境中。
通过对“抛却”的深入学,我认识到它在表达决断和放弃时的独特作用。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掌握这样的词汇有助于丰富我的表达方式,使其更加精确和富有情感。
1.
【抛】
(形声。本义:丢弃)。
同本义。
【引证】
唐·元稹《琵琶歌》-管儿不作供奉儿,抛在东都双鬓丝。 、 《聊斋志异·促织》-纸片抛落。
【组词】
抛漾、 抛撒、 抛撇、 抛官、 抛除
2.
【却】
(形声。本作“却”,俗字作“却”。从卩,谷(què)声。卩(jié),象人下跪的样子,即腿骨节屈曲的样子。从“卩”与脚的活动有关。本义:退)。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退也”。-却,节欲也。 、 《考工记·梓人》-却行仄行。 、 《庄子·人间世》-吾行却曲。 、 《战国策·秦策》-怒战栗而却。 、 《仪礼·既夕礼》-却下而载之。 、 《楚辞·愍命》-却骐骥以转运兮。 、 《史记·魏公子列传》-北救赵而却秦。 、 、 《史记·廉颇蔺相列传》-持璧却立。 、 唐·柳宗元《柳河东集》-曳笏却立。
【组词】
退却、 却走、 却还、 却避、 却归、 却略、 却去、 却生、 却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