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4:27:2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4:27:24
“母以子贵”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母亲因为儿子的成就或地位而显得尊贵。这个成语强调了在某些文化和社会中,儿子的成就或地位能够提升母亲的社会地位和尊重。
在文学作品中,这个成语常用来描述一个母亲因为儿子的成就而受到社会的尊敬和赞扬。在口语中,人们可能会用这个成语来表达对某位母亲因儿子的成功而感到自豪的情感。在专业领域,如社会学或人类学,这个成语可能被用来分析家庭结构和社会地位的关系。
“母以子贵”这个成语源自**古代的社会结构和文化观念,特别是在封建社会中,儿子的成就往往被视为家族的荣耀,从而提升了母亲的社会地位。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个成语的使用逐渐减少,但在某些传统或特定的社会群体中仍然保留其原有的意义。
在**传统文化中,家族的荣耀和地位往往与男性成员的成就紧密相关。因此,“母以子贵”反映了这种以男性为中心的社会价值观。在现代社会,虽然这种观念有所减弱,但在某些地区或家庭中,这种传统的价值观仍然存在。
这个成语可能会让人联想到传统社会中的家庭结构和性别角色,以及母亲对儿子的期望和牺牲。它也可能唤起对母爱的赞美和对家庭关系的深思。
在个人生活中,这个成语可能会在谈论家庭成员的成就时被提及,尤其是在庆祝或赞扬某位母亲因儿子的成功而感到自豪的场合。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春风拂面,母以子贵,花开花落,岁月静好。”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位母亲在儿子的毕业典礼上,脸上洋溢着自豪和喜悦的笑容。听觉上,可以联想到庆祝的鞭炮声或欢快的音乐,象征着家庭的喜悦和荣耀。
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观念可能存在,但表达方式和重视程度可能有所不同。例如,在某些西方文化中,个人成就往往更强调个人努力而非家族荣耀。
“母以子贵”这个成语深刻反映了传统社会中家庭结构和性别角色的特点。在现代社会,虽然这种观念有所改变,但它仍然是理解历史和文化的一个重要窗口。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成语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语言背后的文化和社会意义。
桓何以贵?母贵也。母贵则子何以贵?子以母贵,母以子贵。
任凭他是青楼婢妾,到得收他做了侧室,后来生出儿子,做了官,就可算的~。
1.
【母】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母亲有乳之形。本义:母亲)。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母,牧也。从女。象怀子形,一曰,象乳子也。 、 《苍颉篇》-母其中有两点,象人乳形。 、 《易·说卦》-坤为母。晋,受兹介福,于其王母。 、 《礼记·曲礼》-生曰父曰母,死曰考曰妣。 、 杜甫《石壕吏》-有孙母未出,出入无完裙。
【组词】
母难、 母以子贵、 母子、 母族、 母道
2.
【以】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金文字形,象人。本义:用)。
同本义。有一部分现已弱化成了介词。
【引证】
《说文》-以,用也。 、 《小尔雅》-以,用也。 、 《左传·僖公二十六年》-凡师能左右之曰以。 、 《左传·定公十年》-封疆社稷是以。 、 蔡元培《图画》-纯以形式。 、 《论语》-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组词】
以手代足、 以疏间亲、 以耳为目、 以指测河
3.
【子】
构词后缀。
加在动词或形容词词素后。
【组词】
胖子、 瘦子、 垫子
4.
【贵】
(形声。小篆字形,从贝,臾(guì)声。从“贝”,表示与钱物有关。本义:物价高,与“贱”相对)。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贵,物不贱也。 、 《国语·晋语》-贵货而贱土。 、 《老子》-不贵难得之货。 、 《左传·昭公三年》-国之诸市,屦贱踊贵。 、 《汉书·食货志上》-遂白令边郡皆筑仓,以谷贱时增其贾(价)而籴,以利农,谷贵时减贾而粜,名曰常平仓。
【组词】
春雨贵如油;昂贵、 贵腾、 贵踊、 贵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