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2:50:4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2:50:40
偏爱:指对某人或某事物有特别的喜爱或偏好,通常意味着在多个选项中倾向于选择某一个。
偏爱一词源于汉语,由“偏”和“爱”两个字组成。在古代汉语中,“偏”有偏向、偏袒的意思,“爱”则表示喜爱。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两个字结合形成了现代汉语中的“偏爱”,表示对某事物的特别喜爱。
在不同的文化和社会背景中,偏爱可能受到个人经历、文化传统和社会价值观的影响。例如,在强调集体主义的文化中,个人的偏爱可能需要与集体的利益相协调。
偏爱这个词让我联想到个人品味和独特性。它强调了个体在选择中的主观性和情感投入,这种情感反应可能包括满足感、幸福感或归属感。
在我的生活中,偏爱体现在我对音乐的选择上。我偏爱古典音乐,因为它能带给我宁静和深思。
诗歌: 在繁星点点的夜空下, 我偏爱那一颗最亮的星, 它照亮我前行的路, 如同我对你的偏爱,永不熄灭。
视觉:想象一幅画面,一个人站在花海中,目光停留在最鲜艳的那朵花上,这体现了偏爱。 听觉:一首轻柔的钢琴曲,让人联想到对音乐的偏爱。
在英语中,“偏爱”可以对应为“preference”或“favoritism”。在日语中,可以对应为“好み”(konomi)。
偏爱这个词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非常重要,它帮助我们表达个人的喜好和选择,同时也反映了我们的个性和情感。通过深入学习和分析,我更加理解了如何在不同语境中恰当地使用这个词,以及它如何影响我们的思维和表达。
1.
【偏】
(形声。从人,扁声。本义:不正,倾斜)。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偏,颇也。 、 《书·洪范》-无偏无颇。 、 南朝宋·谢灵运《山居赋》-势有偏侧。
【组词】
偏岸、 偏偏倒倒、 偏侧、 偏倒
2.
【爱】
(形声。从心,旡(jì)声。本义:亲爱;喜爱)。
对人或事物有深厚真挚的感情。
【引证】
《尔雅》-惠,爱也。 、 《说苑·说丛》-爱施者,仁之端也。 、 《法言》-君子自爱,仁之至也。 、 《孝经》。沈宏曰:“亲至结心为爱。”-爱亲者不敢恶于人。 、 《左传·隐公元年》-爱共叔段,欲立之。 、 杜牧《山行》-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 《战国策》-父母之爱子也,则为之计深远。 、 明·崔铣《记王忠肃公翱三事》-公夫人甚爱女。 、 唐·韩愈《师说》-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 《韩非子·五蠹》。-非疏骨肉爱过客。
【组词】
爱幸、 爱乐、 爱敬、 爱劳动;爱祖国;爱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