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09:25:1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9:25:19
探询:这个词的字面意思是探索询问,即通过深入的调查和提问来寻求答案或理解某事物。它强调的是一种主动的、深入的探索过程,不仅仅是表面的询问。
探询一词源自汉语,由“探”和“询”两个字组成。在古代汉语中,“探”意味着深入了解或摸索,“询”则是询问的意思。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两个字结合形成了“探询”,强调了深入和询问的双重意义。
在东方文化中,探询常常与求知和探索精神联系在一起,如孔子所说的“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在西方文化中,探询也与科学探索和理性思维紧密相关,如伽利略对天文学的探询。
探询这个词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好奇和求知欲。它让我联想到那些不断追求真理和知识的人们,如科学家、哲学家和探险家。
在我的生活中,探询常常体现在我对新知识的追求上。例如,当我学*一门新语言时,我会不断地探询其语法规则和文化背景。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探询”:
在知识的海洋里,我探询着每一个波浪,
寻找那隐藏的珍珠,真理的光芒。
探询这个词让我联想到探险家的形象,手持地图和指南针,深入未知的森林或沙漠。视觉上,我可能会想象一幅描绘探险场景的画作。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自然界的声音,如风声和鸟鸣,伴随着探险的脚步声。
在英语中,“探询”可以对应为“inquire”或“explore”。在不同的文化中,探询的意义和重要性可能有所不同,但都强调了对知识的追求和对未知的探索。
探询这个词对我来说是一个充满动力的词汇,它代表了人类对知识的渴望和对未知的勇敢探索。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探询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它鼓励我不断提问和深入思考,以获得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1.
【探】
(形声。从手,罙(shēn)声。本义:摸取)。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远取犹深取也。-探,远取之也。 、 《尔雅》。注:“摸取也。”-探,取也。 、 《铨言》。注:“捉筹也。”-必探筹而定分。 、 《书·多方》-则惟尔多方探天之威。 、 《论语·季氏》-见不善如探汤。 、 《荀子·君道》-不待探筹投钩而公。 、 《列子·汤问》-日中如探汤。 、 《聊斋志异·促织》-探石发穴。
【组词】
探丸、 探囊
2.
【询】
(形声。从言,旬声。本义:询问,请教)。
同本义。
【引证】
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今因经无以询为问罪字,遂用讯不用询,其实讯询一字也。 、 《虞书》-询事考言。 、 《诗·小雅·皇皇者华》-周爰咨询。 、 《诗·大雅·皇矣》-询尔仇方。 、 《左传·襄公四年》-咨亲为询。 、 《国语·晋语》-询于八虞。 、 《左传·成公十三年》-秦大夫不询于我寡君。 、 《国语》-咨才为诹,咨事为谋,咨义为度,咨亲为询。 、 马中锡《中山狼传》-民俗,事疑必询三老。 、 宋·王安石《上时政疏》-苟无至诚恻怛忧天下之心,则不能询考贤才,讲求法度。
【组词】
询悉、 探询、 咨询、 询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