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5:37:1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5:37:14
词汇“折辩”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基本定义和语境分析如下:
“折辩”字面意思是通过辩论或争论来反驳或解释某事。它通常涉及对某个观点或立场的辩护或对错误观点的纠正。
“折辩”一词源于古代汉语,其中“折”有反驳、纠正之意,“辩”则指辩论。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在现代汉语中仍然保持其基本含义,但在使用频率上可能有所变化。
在**传统文化中,辩论和折辩被视为重要的交流和解决问题的方式。在现代社会,尤其是在法律和学术领域,折辩仍然是一个核心概念。
“折辩”可能让人联想到激烈的辩论场景,带有一定的紧张和挑战性。它也可能引发对逻辑和理性的尊重。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会在争论或讨论中使用“折辩”来表达自己的观点或立场,尤其是在需要澄清误解或反驳错误观点时。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在真理的法庭上,我用言辞的剑,折辩每一个不公的指控。”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个法庭辩论的场景,律师正在激烈地折辩。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辩论时的激烈言辞和逻辑推理的声音。
在英语中,“折辩”可以对应为“argue”或“debate”,但在具体语境和用法上可能有所不同。
“折辩”是一个在多种语境中都有重要应用的词汇,它不仅涉及语言的运用,还涉及逻辑和理性的展现。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折辩”对于提升沟通能力至关重要。
1.
【折】
(会意。甲骨文字形,右边是斧子(斤),左边是断开的“木”,意即斤砍断木。后来断木演变为“手”,意为用手拿斧弄断东西。本义:折断)。
同本义。
【引证】
《易·丰》-折其右肱。 、 《易·说卦》-兑为毁折。 、 《诗·郑风·将仲子》-无折我树杞。 、 《周礼·疡医》-折疡之祝药。 、 《仪礼·特牲礼》-设折俎。 、 《左传·哀公元年》-无折骨。 、 《韩非子·五蠹》-兔走触株,折领而死。 、 《淮南子·人间训》-堕而折期髀。 、 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白草折。 、 《汉书·李广苏建传》-触柱折辕。 、 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折臂断足。
【组词】
骨折;兰摧玉折;折针儿、 折伐、 折首、 折脚铛、 折齿
2.
【辩】
(形声。从言,辡(biǎn)声。本义:辩论,申辩)。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辩,治也。 、 《周礼·乡士》-辩其狱讼。 、 《礼记·曲礼》-分争辩讼。 、 《韩非子·八经》-辩者言之信。 、 《书·酒诰》-勿辩乃司。 、 《列子·汤问》-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 、 明·马中锡《中山狼传》-狼亦巧辩不已以求胜。
【组词】
辩证;辩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