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21:01:1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21:01:11
泣血捶膺 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哭泣到流血,捶打胸膛”。这个成语形容极度悲痛或悔恨,通常用来描述人在遭受极大打击或失去重要事物后的情感反应。
泣血捶膺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古老,源自中国古代文学作品,如《左传》等历史文献。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含义和用法基本保持不变,但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可能有所下降。
在中国文化中,泣血捶膺体现了儒家文化中对情感表达的重视,尤其是在面对重大损失时的情感宣泄。这个成语也反映了中国人对于家庭、亲情和忠诚的重视。
这个成语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深沉的悲伤和无力感。它让我联想到那些在历史和现实中遭受巨大打击的人们,他们的痛苦和绝望。
在我的生活中,虽然我没有亲身经历过泣血捶膺的情感,但我曾在新闻报道中看到过类似的情感表达,比如在重大灾难或悲剧发生时,人们的悲痛和无助。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泣血捶膺,泪如雨下,
心碎成片,无处安放。
视觉上,泣血捶膺让我联想到一幅画面:一个人跪在地上,双手捶打胸膛,泪水和血水混合在一起。听觉上,可能是一段悲伤的音乐,伴随着哭泣和哀嚎的声音。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heartbroken”或“devastated”,虽然情感强度相似,但没有泣血捶膺这样具体和形象的表达。
泣血捶膺这个成语深刻地描绘了人类在面对极端悲痛时的情感状态。它在文学和情感表达中具有重要的地位,虽然现代使用频率可能不高,但其丰富的情感内涵和历史背景使其在汉语中仍占有一席之地。
太太毕竟是个女人,没有气力,拗他不过,索性躺在楼板上,泣血捶膺的,一直哭到半夜。
1.
【泣】
(形声。从水,立声。本义:无声或低声地哭)。
同本义。
【引证】
《战国策·赵策》-持其踵为之泣。 、 唐·杜甫《石壕吏》诗-如闻泣幽咽。 、 宋·王谠《唐语林·雅量》-连拜且泣。 、 明·崔铣《记王忠肃公翱三事》-太监泣别。
【组词】
泣励、 泣詈、 泣血捶膺、 泣血、 泣别
2.
【血】
口语读音(多单用)。
【组词】
鸭血、 血沥沥、 血唬零喇、 血胡同、 血糊突、 血渌渌、 血心、 血的教训
3.
【捶】
(形声。从手,垂声。本义:棒打)。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捶,以杖击也。 、 《荀子·正论》。注:“捶笞皆杖击也。”-捶笞膑脚。
【组词】
捶鼓;捶衣裳;捶楚
4.
【膺】
(形声。从肉。本义:胸腔,胸)。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膺,胸也。 、 《国语·鲁语》-无搯膺。 、 《楚辞·惜诵》-背膺拌合以交痛兮。 、 《楚辞·悲回风》-编愁苦以为膺。 、 《孔子家语·子夏问》-无拊膺。 、 清·袁枚《祭妹文》-旧事填膺,思之凄梗。
【组词】
膺门、 膺臆、 义愤填膺